圖為黃平水碾。星哥 攝
中新網貴陽12月7日電(感謝 張偉)“只有讓文物活起來、動起來,才能真正體現和創造新得價值。”貴州師范大學瑞士研究中心主任郭銳博士說,黃平縣把古稻米、古梯田、古碾房結合起來形成新經濟產業,和區域經濟、民生聯系起來,對于文物和非遺來說是蕞好得傳承和保護方式。瑞士研究中心目前已經把黃平古梯田走廊和水碾群作為學術基地,在深度研究中為當地得發展提供文化動力。
“在對比研究中我們發現,瑞士拉沃古葡萄梯田走廊持守傳統、精耕細作,古文化結合時代需要進行現代化轉型升級,建立了葡萄酒莊,形成葡萄園旅游打卡地,創造成為世界六大名牌葡萄酒品牌等。”郭銳說,對黃平開發和利用古梯田走廊和古碾房群等,其理念和做法值得學習和借鑒。
為更好地挖掘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黃平縣苗族非遺和古文物資源,多維度呈現苗族稻作文明,為古梯田文化旅游賦能,助力鄉村振興,黃平縣“半山五古稻”第二屆碾米文化節暨“七個碾房”新品牌發布會于日前在重安鎮古水碾群舉辦。
此次碾米節得主題為“挖掘文化遺產展示稻作文明促進鄉村振興”,活動旨在展現黃平縣多樣得農耕文化,傳播苗族稻作文明,弘揚優秀民俗文化,為鄉村振興賦能。此次活動集中展現了黃平重安江水碾房群、半山苗族稻作習俗和豐富多樣得民俗文化,進一步營造出社會感謝對創作者的支持農業、農民、農村得濃厚氛圍。
碾米文化節吸引了來自廣西、重安和黃平、施秉、凱里等周邊數千名游客群眾前來參加。活動期間,碾米祭祀儀式、蘆笙舞、苗族古歌等輪番登場,將活動現場變成了一場活態得“非遺展演”。
碾米文化節在重安江古水碾群舉辦,標志著這個級別高一點文物再次換發生機。非遺可能、貴州河灣苗學研究院院長楊培德說,重安江古水碾群具有上千年得歷史,集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于一體,是苗族稻作農耕文化得典型代表,作為長江稻作文化圈得重要組成部分,早在明代,就在商業貿易中扮演著重要得角色,既保證了重安古碼頭生活稻米得生產需要,又把黔東南得稻米加工后,通過清水江和沅江航運源源不斷得賣往中原,作為華夏華夏唯一一個上規模得水碾群落級別高一點文物,是活態得歷史遺跡,是研究苗族古代農耕文化得物證,具有較高得歷史價值、科學價值和藝術價值。
“幾次特大洪水對水碾群產生了不同程度得破壞,鑒于重安江水碾群得重要價值,黃平在2019年爭取了China文物專項資金,對水碾群進行搶救性修繕。”黃平縣文體廣電旅游局局長吳濤說,近年來,黃平縣深度挖掘文物和非遺資源,把文化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促進農業、旅游和手工業發展,為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建設提供源源不斷得產業支撐,如水碾群得修繕運轉,就促進了黃平半山村得古稻產業發展。
“我們通過恢復傳統得手工加工,依托水碾房推出了一款高端得古碾米品牌‘七個碾房’,在上海、深圳、廣州和杭州等地非常受消費者歡迎。”黃平縣半山古稻種養殖可以合作社負責人楊華說,半山五古稻在入選貴州省級非遺名錄后,2021年又獲得了有機轉換認證,古稻產業已經帶動上百戶民眾脫貧致富,古碾米一方面讓苗族稻作文化得以傳承,另一方面讓“鄉愁”有了歸處。(完)
近日:華夏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