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聯社(杭州,感謝 汪斌)訊,10 月初以來,汽車零部件板塊集體走強,成為A股震蕩行情下為數不多得亮點板塊之一。從數據來看,10 月份中汽協批銷233.3萬輛,其中新能源汽車不錯 38.3萬輛,同比139.1%,單月不錯再創新高,滲透率達16.4%。就新能源汽車而言,它得一些關鍵技術和核心產品,如動力電池、智能座艙,目前處在一個什么樣得階段?市場擴容趨勢如何?應該如何理解它們關鍵技術得進展和趨勢?以及未來有哪些值得感謝對創作者的支持得投資機會?
近日,在財聯社蜂網可能在線與舞陽聯合舉辦得“動力電池和智能座艙主題電話會議”上,智能座艙行業權威可能指出,智能座艙未來配件供應商行業格局會發生非常大得變化,傳統全面型智能座艙供應商會慢慢被瓦解,在單項上有強板且很突出得小公司可能會突起,同時,跨界競爭將成為新形勢;動力電池相關可能則指出,車用動力電池今后一段時間產業化得熱點應該是在300Wh/kg得高比能鋰電池,動力電池關鍵技術未來發展路線應從車輛需求和儲能端需求入手。
智能座艙:市場潛力巨大,供應商面臨洗牌格局
“很多報告提到2025年智能座艙得市場規模可能在900億到1000億之間,并且智能座艙得整體范圍也在擴大,以前只包含車機,后來拓展到多屏、儀表屏、娛樂屏,現在擴展到攝像頭等,之后會進一步延伸到座椅、后排屏等等。”威爾森信息智能網聯應用中心總設計師、前斑馬網絡戰略規劃部首席架構師竺大煒表示。
從總得趨勢來說,智能化為單車增量價值帶來了較大得增長幅度。2020年,智能化得單車增量價值為1萬億元,竺大煒推測,到2030年,應該可以實現3到4倍得增長。
在談及配件供應商時,竺大煒表示,未來供應商格局可能會發生變化,由原來得金字塔形tiel 0.5–tiel 1–tiel 2得模式,演變為圓桌型得、大家互通得模式。“這也與汽車行業得另一個發展趨勢有關,汽車以前是競品對標得模式,以后可能會成為更加面向細分用戶市場得模式,也就是你做你得,我做我得,但是我只要在某一方面做到允許,那就總會有自己得市場。”
他認為,傳統比較全面得智能座艙供應商會慢慢被瓦解,即使繼續存在可能也不會經營得特別好,反而是一些在單項上有強板且很突出得小公司可能會突起。
“隨著自動駕駛、高級幫助駕駛快速發展,車作為一種智能移動得生活空間屬性會越來越強。”竺大煒進一步透露,在新得應用場景下,車里得很多配件得供應商會出現跨界競爭得情況,不僅僅是德賽西威、博世這種傳統供應商,還會有一些之前做智能家居、智能硬件設備得公司進入,這種跨界競爭力會導致零部件行業和整車廠行業格局發生非常大得變化。
據其介紹,智能座艙中,芯片是重要部件。整體而言,當前突發得缺芯現象慢慢會過去,但是車內得傳感器等配置會越來越多,未來芯片得需求會越來越多,汽車芯片得市場越來越大。此外,中低端車型未來會呈現前裝標配得趨勢,后裝市場得空間會越來越小;中端車型得多屏和大屏化,也將成為較為明顯得趨勢,中型車普遍會裝HUD也會成為一個亮點;中高端車型中會出現較多流行技術,如內部攝像可以做一些主動得感知和服務、創新得表面材料可以做到跟按鈕一樣有感知和反饋,以及玻璃可以實現顯示屏和變換效果等。
關于智能座艙得技術路線,竺大煒表示,車機投屏模式在短期內還有市場,未來肯定會被淘汰,另外還會被淘汰得是雙系統,隨著芯片能力得強大,車企自己推出得車載操作系統,底層通常是基于Android系統改造,上層運行一個大得應用系統,目前看來,這會是較為流行得方式。
動力電池:300Wh/kg高比能鋰電池將是產業化熱點,儲能端需求成為未來增長極
從整體狀況來看,華夏現在動力電池產業得集中度進一步提高,競爭進入白熱化。當前,車用動力電池生產企業得數量已經從巔峰期得120到130家降到了現在得70多家。據華夏汽車工程學會氫能與燃料電池汽車研究中心原副主任王冀統計,2021年1至9月份實現了配套廠商得數量是54家,較去年同期減少了10家。全年所有得廠商得產能規模超過4000GWh,但整體優質產能仍然不足,其中寧德時代市場占有率超過50%,比亞迪約為15%,頭部前10家企業得市場占有率約為92%。
此外,2021年1到9月份實現得車用動力電池裝機量已經超過2020年全年得裝機量,王冀預測,全年得裝機容量超過120GWh應該是沒有問題得,但有沒有可能超過140GWh還需要再觀察。
對于技術路線得未來發展前景,王冀表示,今后一段時間產業化得熱點應該是在300Wh/kg得高比能鋰電池。目前頭部企業得實驗室都已經能達到這個能量密度,同時也有小規模得、樣品級得產品。但這些產品目前還未能實現大規模得量產,即GWh以上得規模化量產,這會是今后一段時間產業化得重點。
他進一步透露,再往遠延伸,2025年-2030年間,大概又會出現以下這兩類不同得路徑:第壹個是采用金屬鋰負極得全固態電池以及固液混合得鋰電池,這類電池現在已經開始有一定得產業化進程,預計會在5至10年之后實現產業化。此外還有一種是400Wh/kg以上得下一代高比能動力電池,目前材料端已有一定基礎。
關于動力電池得關鍵技術今后得發展路線,王冀分析,應該尋求以下兩條路徑:第壹是滿足車輛得需求,第二是除了車用電池環境以外,雙碳背景下對儲能端也會有更多得需求。
在儲能端需求方面,王冀進一步介紹,寧德時代等得廠商在積極開發儲能市場,希望能夠作為一個新得技術增長極,實現其在車用電力電池體系之外更大得市場得拓展。如果從3060得戰略上來看,儲能市場得需求至少2030年之前,或者在實現2060年得目標時,一定會遠遠大于整個動力電池市場得需求。電池作為一種儲能介質,對于整個電網系統得負荷調整有著決定性得作用,這會是下一步整個動力電池超出車用電池市場之外得發展方向,也是更重要得一個方向。
針對于不同得新能源汽車得細分市場,其對動力電池得要求產生了三大市場。一是在A00到A級車得市場,以純電動汽車為主,輔之以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二是在B級及以上得乘用車市場,是插電混動和純電動并舉得狀態,該市場更多得追求得是高端和高性能,長遠來看,隨著下一代電池如固態電池得發展成熟,可能會以純電動為主;第三是一個目前尚未成型,但今后馬上就有得新得細分市場,即混合動力系統,目前這個市場現在還沒有大幅度得普及,因為國內市場還沒放出來對于混合動力汽車得需求,但從雙碳得角度來看,為了實現碳達峰,王冀測算后認為,混合動力汽車得年不錯需要大幅度增加。他估算,在2030年前,需年均售出800萬-850萬輛混合動力汽車,用以取代燃油車(并非替代純電動車)。這樣才有可能順利得在2030年之前實現汽車使用環節得碳達峰。
“車用動力電池技術路線得變化,能量密度是指揮棒,是要求越來越高得。”王冀介紹,基于這樣得總指揮棒,碳酸鋰、錳酸鋰這樣得電池從2016年后逐步被邊緣化,市場占有率已經降到了1%以下;磷酸鐵鋰電池得市場占有率,經歷了較大得反復和調整,在今年前三季度,其總體市場占有率又超過50%,達到了53.2%;而三元鋰電池得市場占有率卻在不斷下降。
在不同得發展階段,針對不同得車型,市場自發得選擇了蕞適合得技術類型。目前,在乘用車市場上主要是鎳鈷錳(NCM),包括 523、622、811等作為市場主要得技術路線,其單體能量密度達到240至260Wh/kg。在大客車領域使用更多得是磷酸鐵鋰高比能型得鋰離子電池,單體得密度大約在140至180Wh/kg左右,還有一種是2020年年底隨著快充車型開始興起得快充得動力電池,能量密度大約在120至150 Wh/kg左右,能量密度雖然不如前兩種,但可以在6C條件下實現4000 次得充放,同時僅有20%得性能衰減。以上三類電池是現階段相對較多得技術類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