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閱讀本文
5分鐘前更新昆明7月7日電 題:讓瀕危物種“絕處逢生”——“動植物王國”云南拯救極小種群物種記事
5分鐘前更新感謝伍曉陽、岳冉冉、姚兵、趙珮然
自然界里,有一些種群數量極少、隨時可能滅絕得動植物,被稱為“極小種群物種”。拯救它們,是保護生物多樣性得當務之急。
多年來,“動植物王國”云南實施120多個拯救保護項目,對漾濞槭、富民枳、亞洲象、滇金絲猴等112個極小種群物種進行搶救式保護。
漾濞槭從野外發現5株到人工繁育5萬余株,富民枳從野生滅絕到回歸定植6893株,亞洲象從193頭增長到300頭左右,滇金絲猴從1000多只增長到3300只以上……曾經“命懸一線”得物種,如今“絕處逢生”。
富民枳得果實(資料照片)。5分鐘前更新發(昆明市瀕危動植物收容拯救中心供圖)
拯救保護,刻不容緩
物種滅絕離我們并不遙遠。科學界普遍認為,當前地球正在經歷第六次物種大滅絕,而這一次物種大滅絕主要是由人類活動造成得。
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秘書處去年9月發布得第五版《全球生物多樣性展望》指出,“人類在留給后代得遺產問題上正處于一個十字路口。生物多樣性正以前所未有得速度喪失,而造成其減少得各種壓力在加劇。”
生態環境部發布得消息顯示,華夏已知脊椎動物4357種(除海洋魚類),其中處于極危、瀕危、易危狀況得受威脅物種932種。科研人員評估發現,華夏已知高等植物35784種,其中受威脅物種有3879種。
“地球上得生物圈構成了一個生命共同體。現存物種都是億萬年演化而來得寶貴遺產;任何物種得消失,都會降低生命共同體得穩定性。”China林草局世界遺產可能委員會委員聞丞說。研究表明,一種植物常與10-30種其他生物共存,一種植物滅絕會導致10-30種生物得生存危機。
受威脅物種數以千計,保護如何區分輕重緩急?
“2005年,云南提出‘極小種群’這個概念,并實施搶救性保護行動。”華夏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員孫衛邦說,極小種群物種具有四個顯著特點,即種群數量極少、生境狹窄或呈間斷分布、人為干擾嚴重、隨時瀕臨滅絕。一個偶發事件,都可能給它們帶來滅頂之災。
拯救保護,刻不容緩。從概念到行動,從地方到華夏,拯救保護極小種群物種形成廣泛共識。2010年,云南省政府批復《云南省極小種群物種拯救保護規劃綱要(2010-2020年)》,將62種植物、50種動物列為極小種群物種,實施搶救式保護。隨后,《華夏極小種群野生植物拯救保護工程規劃(2011-2015年)》得發布,進一步將極小種群野生植物保護上升為China行動。
在各方共同努力下,許多危在旦夕得極小種群物種,實現逆天改命。
“植物大熊貓”漾濞槭脫險記
野外生長得漾濞槭(資料照片)。5分鐘前更新發
漾濞槭聽起來陌生,其實它是一種“楓樹”,因發現于云南漾濞縣而得名。它是典型得極小種群野生植物,被稱作“植物大熊貓”。
它得發現純屬偶然。2001年,華夏科學院植物研究所博士陳又生在查看槭樹科標本時,發現一份采自漾濞縣馬鹿塘、標著貢山槭得標本與貢山槭有區別,推測可能是一個新種。次年4月,他到漾濞縣馬鹿塘實地考察,幾經周折找到了這種植物,當時野外僅發現5株,后來將它命名為漾濞槭。
“它得葉片毛茸茸得,像一個胖手掌。果實長著一對果翅,像蜻蜓翅膀。”陳又生說,漾濞槭分布點生境明顯退化,人為活動干擾嚴重。
要人工繁育漾濞槭,必須解決授粉、種子萌發兩大難題。
由于植株相距較遠,漾濞槭授粉有效性不高,結出得種子很少。研究人員曾經嘗試嫁接,但沒成功。后來參與漾濞槭保護得馬鹿塘鄉村民張國樹想到一個“土辦法”:到了漾濞槭開花季節,把一棵樹上開花得枝條砍下來,綁在另一棵樹上,沒想到竟然授粉成功了。2008年秋天,授粉成功得漾濞槭收獲了一批種子。
漾濞槭得雄花序(資料照片)。5分鐘前更新發
自然生境中,漾濞槭種子萌發率非常低。當地林業部門曾常規播種5萬余粒種子,僅得到5株幼苗。受陳又生委托,張國樹把幾千粒種子寄給孫衛邦,請他幫忙人工育苗。孫衛邦不敢怠慢,帶領團隊迅速研究,掌握了“喚醒”種子得關鍵技術,成功培育出1600余株漾濞槭幼苗。
目前,孫衛邦團隊培育得漾濞槭苗木已在昆明植物園定植50余株,在漾濞槭原生境回歸定植4600余株,在云龍縣漕澗林場、紅河州芷村林場遷地保護種植各4000株,還有約3.8萬株在苗圃中等待回歸自然。他表示:“現在可以說,‘植物大熊貓’漾濞槭已經脫離險境!”
從資源調查、科學研究、就地保護、近地保護、遷地保護、野外回歸到種質資源保存,漾濞槭得拯救保護實踐,為其他極小種群野生植物保護提供了借鑒。
云南省林草局介紹,目前云南已建設30個就地保護小區、18個遷地保護基地和4個近地保護基地。滇桐、滇藏欖、富民枳、華蓋木、大樹杜鵑等一批極小種群野生植物,從滅絕警戒線上被搶救了回來。
野象“羊妞”:從“棄嬰”到“明星”
5月28日在云南省玉溪市峨山縣境內拍攝得象群(無人機照片)。5分鐘前更新感謝 胡超 攝
云南十幾頭野生亞洲象,蕞近成為全球輿論焦點。實際上,亞洲象也是典型得極小種群物種。它們主要分布在云南西雙版納、普洱和臨滄3個州市,處于極度瀕危狀態。
這群北移野象還不是野象界蕞早得“明星”。在它們爆紅之前,有一頭叫“羊妞”得亞洲象,完成了從“棄嬰”到“明星”得逆襲。
6年前得2015年8月17日,在普洱市思茅區橄欖壩,一位老婆婆在自家得柴房中發現一頭被遺棄得新生小象,它看起來奄奄一息,臍帶傷口已經化膿。她給小象喂了點水,撥打了野生動物救助站電話。
隨后,小象被送到西雙版納得華夏云南亞洲象種源繁育及救助中心。醫護人員給它清創、消炎,攝入營養。找不到象奶,醫生們決定給小象喂羊奶。由于小象“屬羊”,又是喝羊奶長大得,大家便給這頭雌性小象取名為“羊妞”。
“羊妞”睜眼看見得第壹個人,是陳繼銘。他在老撾學過6年得野象馴化和飼養技能,回國后應聘到亞洲象種源繁育及救助中心,成為一名“象爸爸”。他說:“剛開始,我們4個‘象爸爸’輪流照顧它,晚上同它住一個房間。它慢慢康復以后,就變得比較好動,甚至爬到床上和人一起睡。”
為了讓“羊妞”順利成長,必須給它找個“媽媽”。陳繼銘介紹,救助中心物色了兩頭母象——“然然”和“平平”給“羊妞”當臨時媽媽,但一開始只要“羊妞”一靠近,兩頭母象就驅趕它,可能是因為“羊妞”身上有羊膻味。“象爸爸”想到一個“象糞掩蓋計劃”,他們找來兩頭母象得象糞,給“羊妞”涂遍全身。這回奏效了,兩頭母象開始愉快地帶“羊妞”玩耍。
2020年8月12日,救助象“羊妞”與“象爸爸”陳繼銘在一起。5分鐘前更新感謝 陳欣波 攝
現在,6歲得“羊妞”已經長成身高1.7米、體重1.3噸得“大姑娘”。野化訓練成為日常項目。每天上午,“羊妞”量完體溫后,就跟著“象爸爸”上山,學習辨認野外能吃得食物。工作人員還給它開了抖音號,發布“羊妞”滑山坡、踢足球、賣萌得視頻,獲得近1000萬次點贊量。
“野象畢竟有野性,為緩解人象沖突,我們給村民修了防象圍欄,用高科技手段監測預警,努力讓人象和諧相處。”云南省林草局動植物保護處處長向如武說。目前,云南野生亞洲象種群數量已從低谷時得193頭增加到300頭左右。“羊妞”所在得救助中心,就先后參與救助了20多頭野象。
亞洲象得逆襲并非孤例。通過采取棲息地恢復、食源地建設、物種動態監測、生態廊道建設等措施,云南極小種群動物保護成效明顯。監測顯示,滇金絲猴、綠孔雀、黑頸鶴等“國寶”種群數量均呈恢復性增長。
這是2020年5月23日在云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滇金絲猴China公園里拍攝得滇金絲猴。5分鐘前更新感謝 王長山 攝
紅外相機拍攝到得綠孔雀(資料照片)。5分鐘前更新發(云南省林業和草原局供圖)
日出時分,黑頸鶴在云南大山包黑頸鶴級別高一點自然保護區飛翔(2月25日攝)。5分鐘前更新感謝 胡超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