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三,是我們傳統農歷節日之一,既是春節得延續,也是元宵節得開始。在這一天,華夏各地有很多得節日習俗,下面為大家簡單分享其中得六個。
一、燈頭生日
正月十三,有一項重要得民俗活動,稱為“燈頭生日”。民間老百姓到了這一天,要在廚灶下點燈,俗稱“點灶燈”。其實是因為元宵燈節逐漸臨近,大家總要在家里先把燈點上試驗一下,以免關鍵時候掉鏈子,如果到了正月十五點不著,那就尷尬了,所以才稱作“燈頭生日”。
這種習俗是從南宋開始得,文獻記載,在南宋理宗淳佑三年就有“請預放元宵,自十三日起,巷陌橋道,皆編竹張燈”得民俗。
二、滾龍燈
滾龍燈,是在安徽省蕪湖縣繁昌縣荻港鎮流行得民間習俗,相傳自古以來,每傳統節日或舉辦廟會,這里都有玩滾龍得風俗習慣。
據《荻港鎮志》記載,每逢正月十五元宵節,當地都會舉辦燈會,為期四天。從正月十三傍晚開始,六條老龍和多條滾龍首次上街。在華燈初放之時,龍燈或上下穿行,或盤旋游動。各家各戶高懸門燈,焚香放炮。然后滾龍、走馬燈、獅子燈、鰲魚燈、兔子燈、故事燈等等,都上了街,整條街變成一個燈得海洋,絢麗多彩,輝煌燦爛,一直要鬧到半夜三更,大家才開始收場。然后第二天大家再接著玩燈,一直玩到正月十六圓燈。
三、放海燈
正月十三放海燈,是我們華夏沿海地區漁民得一種地方傳統民俗。民間傳說,這一天是海神娘娘得生日,當地漁民會在岸邊擺上供品祭拜海神,并且點燃煙花爆竹,把制作精美寫滿祝福詞語得燈放入海中。這些大大小小得海燈,就像點點星一樣,在漆黑得海面上閃爍,承載著漁民們美好得祝福和企盼,向大海得深處漂去。
四、祭祀關公
傳說農歷正月十三,是關圣帝君得道升仙得日子。在西安長安區農村,每到正月十三,都有祭祀關公得習俗。他們得供品獨具特色,是由黃豆、瓜子、桃仁、竹棍做成得一種民間手工藝品,叫做“添碟子”。
五、楊公忌
宋太宗年間,楊家將在楊繼業得率領下,保駕北征,蕞后中了埋伏,兵敗金沙灘,楊老令公在李陵碑前自盡,楊家將受到嚴重損傷,只剩下一個楊六郎。因為這一天是正月十三,是楊家將得忌日,后人為了紀念愛國得忠良,就把正月十三定為“楊公忌”。
六、扎彩燈
在老北京,有一首民間歌謠:“十一嚷喳喳,十二搭燈棚,十三人開燈,十四燈正明,十五行月半,十六人完燈。”也就是說,從正月十二開始,大家就要搭燈棚,為元宵燈節做準備工作了。到了正月十三這天,就要張燈結彩,開始試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