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香港1月8日電 (記者 阮曉)新年伊始,多家在美上市的互聯網中概股公司傳與香港交易所就二次上市進行洽談,或在2020年掀起“中概股回歸潮”,持續穩定、繁榮香港資本市場。
自去年11月26日在港交所掛牌上市后,截至8日港股收盤,阿里巴巴股價漲幅超20%,并持續帶動其美股股價屢創新高。
市場人士普遍認為,這對中概股而言具備示范效應,也印證了港交所行政總裁李小加在阿里掛牌當日的美好愿景——他稱,阿里的回歸顯示出香港資本市場仍具有強大吸引力,相信未來會有更多中概股“回家”。
德勤中國全國上市業務組聯席主管合伙人歐振興向中新社記者介紹,目前在海外上市的一些中概股或面臨流通量和投資者關注不足,以及日趨嚴厲的監管問題。二次上市既可增發新股募集資金,也能為中概股公司尋求多一個風險分散渠道,擴大亞洲投資者基礎,對股價有正面支持。
畢馬威中國新經濟市場及生命科學主管合伙人朱雅儀認為,中概股回歸本地市場是理所當然的,每家公司或都期盼能“在家上市”,得到最熟悉的投資者支持。對于希望同時面向國際和內地投資者的公司,香港作為背靠祖國內地、面向全球的國際金融市場,擁有受國際認可的體系,未來也可通過互聯互通機制連接內地投資者,極具吸引力。
事實上,中概股回歸潮也將為穩定、繁榮香港資本市場,發揮中流砥柱的作用。
2019年,香港遭遇修例風波,在暴力示威的陰霾下,餐飲、零售和旅游業受重創,港股也蒙受陰影。公開數據顯示,恒生指數全年僅升9.07%,漲幅處于全球股市漲幅尾段;惟受惠于阿里巴巴這支大型中概股的回歸,港交所蟬聯全球新股集資冠軍。
展望2020年,畢馬威中國資本市場主管合伙人劉國賢曾預測,香港IPO市場融資規模將在3000億港元左右,而中概股或成為2020年香港IPO市場的主要驅動力之一。
目前在美掛牌的約240支中概股中,朱雅儀表示,據分析其中至少有十多家互聯網公司符合赴港二次上市的財務要求;截至2019年底,這些公司的合并市值達到約3000億美元,若每家公司均在香港發售10%的新股,總募資規模可達到300億美元,即約2300億港元。
據港交所的上市新規,內地企業被允許以第二上市形式在港掛牌,但除須符合市值不少于400億港元等要求外,申請人應屬于“創新產業公司”,對申請人的業務模式及研發活動等均有要求。
歐振興則表示,從歷史上看,中資公司對香港資本市場的發展已起到“火車頭”的推動作用。在鼎盛年份,港交所融資金額中超過八成源自中資公司的IPO。未來港股市場若能迎接更多中概股回歸,有助穩定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
此外,中概股提升港股資本市場質量的作用亦不可小視,歐振興指出,合規的赴港二次上市中概股公司多為優質企業,在美上市一段時間后其發展模型、經營風格及業績均有目共睹,對投資者提升認知、理解及分析新經濟公司極具正面意義,未來或將帶動整個新經濟板塊的發展。(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