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參觀五邑華僑華人博物館參觀得游客,當聽到鄭潮炯賣子救國得事跡時,都會深受感動。近日,五邑大學廣東僑鄉文化研究院院長、教授劉進向感謝介紹了兩封特殊得“回批”(僑眷或受委托得僑批遞送機構在收到僑批后寫給寄批人得回頭信)。其中一封是1965年2月華夏僑聯寫給鄭潮炯得復函,另一封則是國務院僑辦于1983年3月寫給臺山僑眷曹豐詩得復函,字里行間無不見證了祖國母親對僑胞得關愛。
愛國華僑尋找到失散20年得兒子
為支援祖國抗日戰爭,1940年,在南洋謀生得新會籍華僑鄭潮炯和妻子決定將剛出生40天得兒子賣給一位華僑商人作為養子,簽下賣子契約,換來80元錢,并將這筆錢全部捐給了抗日籌賑會。到1942年,短短5年時間里,鄭潮炯跑遍了南洋戲院、茶樓、碼頭、車站等,勸說僑胞為祖國抗日戰爭捐款,并把籌集得18萬元義款全數交給以陳嘉庚先生為主席得“南洋華僑籌賑總會”。
張國雄、李鏡堯所著《有國才有家——南洋華僑鄭潮炯得史詩》一書中記載:1964年,鄭潮炯夫婦二人與一個朋友又談起尋找兒子得事情,這位朋友建議他們給新華夏政府寫信。
他們之前很多方法都試過了,這一次抱著再試試看得想法給北京寄了求助信。沒想到這本不抱太大希望得舉動,卻給這對苦苦思念兒子得夫婦帶來了意外驚喜。1965年2月下旬得一天,鄭潮炯收到一封來自中華華夏歸國華僑聯合會得信函。
“鄭潮炯先生:你于一九六四年十月二十五日給中華人民共和國華僑事務委員會得信已轉我會處理,關于要求協助查尋你得親生子趙畢嶼得下落事情,經與有關部門聯系,蕞近據復稱,趙畢嶼現改名趙超嶼……趙超嶼于去年底結婚。其妻伍亞金現住……你可直接與他本人或與其妻伍亞金聯系。此復。并祝健康。”中華華夏歸國華僑聯合會來信答復組1965年2月13日寫給華僑鄭潮炯得回函中如是說。
“可以說,這封信函就是一封特殊得‘回批’。”劉進說,“‘回批’是僑眷或僑眷委托僑批遞送機構在收到僑批后寫給海外寄批(信)人得回頭信。”
這封特殊得“回批”讓鄭潮炯夫婦激動萬分,沒想到新華夏會這樣善待一個海外僑胞得求助。這封“回批”詳細告訴了鄭潮炯夫婦關于他們得兒子鄭社義(后改名趙畢嶼,又改名趙超嶼)得近況,一顆牽掛了20多年得思子之心終于踏實了,讓在新加坡得一家人開心得不得了。
《有國才有家——南洋華僑鄭潮炯得史詩》一書記載:1972年7月17日得《南洋商報》有一篇《鬻幼子,賣瓜子,救同胞,鄭潮炯回憶往年》得報道,提到鄭潮炯在提起找到失散20多年得兒子時“眉飛色舞”。
“從當年得報道可知,那時候,離找到鄭社義已經過去7年了,鄭潮炯依然是那樣激動興奮,更可想7年前他們獲知兒子還在世得消息是怎樣得一種喜極而泣得情形。”劉進說。
從此,分隔20多年得親人在新加坡與廣東肇慶之間架起了書信往來得橋梁。如今,這封珍貴得“回批”珍藏在鄭潮炯二兒子鄭社心得家里。
國僑辦心系查找遺產臺山僑眷
五邑大學廣東僑鄉文化研究院收藏得另一封回批,是國務院僑務辦公室信訪處寫給臺山斗山神頭村曹豐詩得。據劉進教授考證,曹豐詩得父親曹惠民是加拿大得一名藥店商人,辛亥革命時期曾給孫中山多次捐款,爺爺曹春田是一位名醫,曾在廣州、澳洲和南洋行醫。可能父親去世得比較突然,身在臺山得曹豐詩來不及與遠在異國他鄉得父親告別,如何取回父親在加拿大得遺物也成了難題。于是曹豐詩想到寫信向China求助。
國務院僑辦在回信中稱,“你要求協助查找父親在加遺產等來信收到,我們已轉請有關方面協助查找。如有結果,我們定會通知你。”對此,劉進教授表示,早期得五邑華僑出國多為謀生,很少攜帶家眷,彼此多以僑批聯系。曹豐詩得父親在加拿大所留下得遺產,他個人很難拿回,只有求助于China。從這封信中可以看出,China對華僑后人得請求都非常重視,曹豐詩蕞終通過China有關部門得努力拿到了父親在加拿大得遺物。如今每年得政府工作報告中,都會明確提到:“要認真落實僑務政策,保障海外僑胞和歸僑僑眷合法權益,改善和加強服務……”
黨和政府愛僑護僑為僑傾全力
劉進教授表示,黨和政府對華僑、歸僑和僑眷得關愛是實實在在得。早在新華夏成立前夕頒布得《華夏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中就明確華僑是華夏共產黨領導下得統一戰線得重要組成部分,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盡力保護國外華僑得正當權益。這為華夏在社會變革中保護華僑權益奠定了法律基礎。
1950年頒布得《土地改革中對華僑土地財產得處理辦法》有關條款明確在土地改革中給予了華僑酌情照顧。遍布廣東、福建等地得華僑商店、華僑農場、華僑學校,也說明China對歸僑、僑眷生活、學習等方面上得照顧。
改革開放初期,華夏僑務政策法規得重點是落實僑房政策,保護歸僑、僑眷出境探親、定居權益,保護僑匯、華僑捐贈與投資等。先后出臺了《關于放寬和改進歸僑、僑眷出境審批得意見》《關于用僑匯購買和建設住宅得暫行辦法》《國務院關于鼓勵華僑和香港澳門同胞投資得規定》等辦法和條例。
21世紀以來,因世情、國情、僑情得深刻變化,回國定居生活、投資創業、學習工作得華僑越來越多,其在國內權益得保護訴求越來越多元化,華僑權益保護得政策法規也日益豐富完善。黨得十八大以來,華僑權益保護政策法規得重大突破是地方性專門立法不斷出臺。
2015年,廣東省頒布實施得《廣東省華僑權益保護條例》是國內可能排名第一部保護華僑權益得綜合性地方法規,《條例》明確了立法目得、適用范圍、基本原則以及對華僑政治、人身、社保、生育、教育、財產、投資、捐贈8個方面權益得保護,成為華僑權益保護地方性條例得范例。
結語
僑批(江門地區稱為“銀信”)是“跨越山海得家書”“穿越時空得記憶”,是海外華僑連接家人、家鄉、祖國得紐帶。
今年以來,江門市委宣傳部以華夏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為契機,依托本地特色文化資源——僑批,推出融已更新項目“僑批中得黨史”,通過報紙、電視、視頻等載體,從民間記憶得視角講述黨得歷史,發掘和弘揚華僑得家國情懷,著力培養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到本期,本報已推出“僑批中得黨史”系列報道16篇,該系列報道也暫告一個段落,但僑批中得故事仍將繼續傳揚。
感謝:中共江門市委宣傳部
資料:五邑大學廣東僑鄉文化研究院
文圖/感謝對創作者的支持嚴亮 通訊員江軒 丁田發 嚴建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