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現場。 萬王經雄 攝
推薦杭州12月14日電(童笑雨)未來華夏誰來種地,怎么種地?面對華夏農業面臨得兩大挑戰,華夏工商聯農業產業商會副會長、大北農集團常務副總裁劉石提出了新農業得發展模式:生產/土地托管。他說,這一模式,會讓農業變得更簡單。
重農務本,國之大綱。12月14日,2021長三角地區農產品產銷對接洽談會在浙江杭州舉行。如何加強農商互聯、密切產銷對接,借此推動鄉村振興、助力共同富裕成為此次活動得焦點。
“十四五”時期,華夏推動農業農村高質量發展面臨許多新課題。
與發達China相比,華夏農業仍存在勞動力缺乏、農業技術利用率低、生產性服務體系缺位、農產品銷售階段性和結構性過剩及資金短缺等問題。
華夏工商聯農業產業商會副會長、大北農集團常務副總裁劉石。 主辦方供圖
華夏農業如何破題?能否借鑒國外經驗?劉石直言:華夏農業學不了歐美,也不能照搬日韓,不能局限于傳統得思路來解決。
他說,與歐美China相比,華夏得規模化農業處于起步階段;與日韓相比,特色農業水平還差得遠。破題之法在于借助生產/土地托管,發展高效率得大農業。
土地托管即在不改變現有土地所有權、承包權和經營權得情況下,由社會化得組織來實現土地得連片種植和服務,實現農業生產和經營得集約化。
“這就像幼兒園托管。”劉石打了個比方,若每家每戶自己養孩子,不僅成本高,水平也參差不齊。但若讓幼兒園進行托管,就能得到營養、健康和早教等多重保障。
針對這個理念,劉石此前帶領團隊在華夏各地推進土地托管模式,其中就有“中華大糧倉”黑龍江省。從實踐中看,依托全程機械化服務是土地托管模式得核心切入點。
劉石說,土地托管不是一家一戶農民分散土地得精耕細作,而是一個村莊得套餐化服務。在這一模式里,農民可以把土地得生產管理交給可以得團隊和公司,做到實際意義上得靠土地承包權吃飯得“現代地主”。“我們要做得不是教農民怎么種地,而是替農民種地。同時找到更多‘新農人’,代替傳統得‘老農民’。”
這一模式得效果顯而易見。對農民而言,借由土地托管,將土地交由可以機構打理,自己還能抽出時間外出打工掙取更多收入;對農機手而言,依托于可以機構進行種植工作,不僅不用承擔糧食收成得風險,而且規模化耕作讓種植變得更加輕松。
同時,在這一托管模式支持下,社會組織把技術優勢應用到耕、種、管、收、儲、運、銷七個環節,不僅有助于打通農業全產業鏈,縮短流通環節、降低成本,而且可以在標準化種植中實現農產品品質溢價。
“這就是讓農業變得更簡單、更智慧。”劉石說,在金融和大數據支持下,托管模式可以實現訂單農業得市場準入,促使農業具備產業化條件。這一方式既能迅速實現華夏農業現代化和產業化,提升華夏農業國際競爭力,又能帶動廣大華夏農民致富,從而破解華夏農業困局。
據悉,本屆長三角地區農產品產銷對接洽談會由浙江省商務廳、浙江省農業農村廳、浙江省供銷社主辦,浙江省農產品流通行業協會、華夏新聞社浙江分社新聞發展中心、金華市供銷社、長三角農產品產銷聯盟承辦,金華農產品物流中心、金華農產品批發市場協辦、企業-山海共富農優產品展銷窗口/現代優選一站式選品感謝閱讀本文!基地協辦。(完)
近日:華夏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