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2019,青海農牧業,奏響綠色生態主旋律
編者按:2019年,對青海農牧業而言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
這一年,我省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總抓手,繼續深化農牧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種植業生產豐收,畜牧業發展平穩,冷水魚養殖迎難而上,農畜產品質價同增。特別是全面啟動綠色有機農畜產品示范省建設,積極穩妥實施化肥農藥減量增效行動,建立健全牦牛藏羊原產地可追溯體系,推進農牧業循環發展和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構建以綠色為導向的農牧業生產體系,探索出一條產出高效、產品安全、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現代農牧業發展之路。
“三農”向好,全局主動。在“一優兩高”戰略布局下,全省牦牛、藏羊、青稞、冷水魚、枸杞等優勢主導特色產業品牌得到持續提升,一批叫得響、過得硬、有影響力的“青字號”特色農牧業品牌享譽國內外市場。亮點紛呈的農牧業為全省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關鍵詞——
綠色有機農畜產品示范省創建
新聞事件:2019年3月,農業農村部與青海省人民政府簽署了共建青海綠色有機農畜產品示范省合作框架協議,從2019年起,青海省將采取先試點后擴面、先集體后分散、先政府主導后交給市場的方式,利用5年時間穩步推進化肥農藥減量增效行動,打造全域綠色有機農畜產品示范省。
我省先后制定了《青海省化肥農藥減量增效行動總體思路》《2019年青海省牦牛藏羊原產地可追溯工程試點建設實施方案》《2019年品牌強農計劃項目實施方案》等一系列配套文件,形成了一整套發展綠色有機農畜產品的政策體系。2019年9月,農業農村部和青海省人民政府共同印發了《共建青海綠色有機農畜產品示范省工作方案(2019-2023年)》。圍繞六大任務,按照共建合作協議和工作方案,部省雙方扎實推進創建工作,實現了良好開局。
點評:創建綠色有機農畜產品示范省,是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重要抓手,是我省生態文明建設的重大制度設計,是促進生態生產生活良性循環的“多贏”之舉,是統籌中央和地方資源優勢,整省域打造農牧業高質量發展樣板的一項創新性工作,將極大地改良土壤、改善水環境、凈化空氣,產生廣泛的溢出效應,實現山水林田湖草資源永續利用,牽引帶動我省“三農”工作走向高質量發展。
關鍵詞——
返鄉人員創業創新
新聞事件:為優化全省創業創新環境,突破創業創新瓶頸制約,充分釋放農村創業創新潛能,2019年年初,青海省農業農村廳制定《加快推進返鄉人員創業創新的實施方案》,支持農民工、大中專畢業生、退役士兵、科技人員等返鄉下鄉人員到農村牧區創業創新。《方案》每年支持2個以上農業創業創新園區(基地),100個以上具有發展前景良好創業創新項目的經營主體。力爭到2022年,創建高質量的創業創新園區(基地) 10個,創建各類創業創新農牧業經營主體500個,培訓創業人員300人/次。培育一批創業創新帶頭人、樹立一批創業創新典型、構建一批公共服務體系,形成返鄉人員創業創新發展新格局,為推進農業強、農村美和農民富提供有力支撐。
點評:返鄉人員創業創新的過程,讓更多的職業人才聚集農村,激發農村土地要素的活力,帶動技術、資本下鄉,將迎來返鄉人員創業的良機,推進鄉村特色產業的崛起。
關鍵詞——
漁業養殖綠色有機發展
新聞事件:2019年7月,省農業農村廳、省生態環境廳、省自然資源廳、省發展改革委員會等10部門聯合印發《青海省加快漁業養殖綠色有機發展的實施方案》,明確從漁業養殖空間布局、養殖方式轉變、尾水及廢棄物治理等10個方面推進養殖漁業向綠色有機發展。
《方案》提出,到2022年,國家級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達到14個,國家級水產健康養殖示范場點達到50個以上,健康養殖示范面積達到65%以上,產地水產品抽檢合格率保持在98%以上,基本實現漁業產業轉型升級目標。
點評:綠色發展是實現漁業現代化的必然選擇,要做大做強青海冷水魚特色優勢品牌,必須緊緊圍繞高質量發展,加強水產養殖業綠色發展體制機制創新,完善水產養殖業綠色發展法律法規。在資源開發利用的同時,更加注重資源與生態養護,在保障產品供給的同時,更加注重提高質量與效益。
關鍵詞——
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
新聞事件:2019年2月,我省牦牛、藏羊、冷水魚、青稞、枸杞在內的16種特色農產品被確定為青海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基本代表了我省特色農牧業資源、區位優勢、產業優勢和農耕文化。
近年來,我省大力實施農產品品牌戰略,培育了地理標志農產品64個,地理標志證明商標36個,其中柴達木枸杞、樂都大櫻桃等7個地理標志農產品品牌目前評估價值超百億元。
點評:青海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的發布,是發揮品牌示范引領作用,實現綠色興農、質量強農的一項具體舉措,更是我省農產品品牌創建史上的一件大事。區域公用品牌的確立,有助于提升特色農畜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從“單打獨斗”向“抱團發展”轉變,推動我省特色農產品走出省門、國門,實現優質優價。
關鍵詞——
可以圈養的“阿什旦牦牛”
新聞事件:2019年5月24日,中國農科院公布其兩年來“有代表性的”10項重大科技進展,其中,蘭州畜牧與獸藥研究所閻萍研究團隊聯合青海省大通種牛場,培育出的第一個適于舍飼化的牦牛新品種— —阿什旦牦牛位列其中,填補了青藏高原草原牧區牦牛以無角舍飼化為主體品種的空白。這是繼“大通牦牛”之后,研究團隊歷經20余年培育的牦牛新品種,解決了牦牛養殖長期依賴天然草地分散放牧,生產方式單一,產業整體規模化、集約化、標準化程度低,市場競爭力較弱的問題。
點評:作為牦牛“故鄉”的青海高原,生態脆弱,開發和保護、建設和生存的兩難問題始終存在,必須建立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的農牧業生態體系。依靠科技和創新,突破了青藏高原畜牧業從數量型向質量型轉變、粗放型向經營型轉變的瓶頸,意義極其重大。
關鍵詞——
牦牛藏羊原產地追溯體系
新聞事件:2019年6月,涉及青海省481萬頭牦牛、1220萬只藏羊、240萬頭能繁母牛、701萬只能繁母羊的原產地可追溯工程正式啟動,旨在打造信息可查詢、源頭可追溯、生產消費互信互認的產銷對接模式。為推進《青海省牦牛藏羊原產地可追溯工程試點建設實施方案》落地實施。2019年,我省在6個州10個縣,對210萬頭只商品牦牛藏羊開展原產地追溯試點建設工作。
點評:建立牦牛、藏羊原產地可追溯體系,補齊質量安全追溯的短板,不僅有助于倒逼生產、加工等環節提高產品品質,也有助于加快綠色有機“青字號”特色畜產品品牌的打造,助推牦牛、藏羊特色產品進入中高端市場,真正實現優質優價。
關鍵詞——
青稞產業布局
新聞事件:青稞是我省特色作物,占全省糧食作物的四分之一,我省育成的一大批優良青稞品種在藏區廣泛推廣種植。2019年8月,以“示范省建設,打造青稞品牌,推動綠色發展”為主題,青海省青稞產業聯盟成立。將在青稞良(原)種選育、產品結構優化、商業模式升級、發展格局拓展等方面調整思路,在加強聯盟產業鏈上下游交流協作,健全完善全產業鏈、建立青稞產業鏈循環機制上實現突破。
點評:青海青稞產業發展,不僅關乎地區經濟發展,而且有利于廣大農牧民脫貧致富、增加收入、振興特色產業。青海青稞產業聯盟的成立,將加快我省優質特色青稞產業發展,促進種植業發展方式的轉變,提升青稞生產的服務水平。
關鍵詞——
萬畝飼草料基地有機認證
新聞事件:2019年9月,澤庫縣萬畝飼草料種植基地,初步通過有機產品認證。澤庫縣有機飼草料種植基地種植面積達5727公頃左右,有機認證的產品包括有機青稞顆粒、青稞秸稈、有機燕麥顆粒、燕麥秸稈、青貯燕麥飼料、有機油菜籽顆粒、粉碎油菜籽秸稈草、有機青貯玉米草。同時,澤庫縣“澤庫油菜籽”、“澤庫黑青稞”農產品地理標志通過農業農村部專家評審,認證面積8667公頃左右。
點評:我省具備發展綠色有機農畜產品得天獨厚的資源和環境優勢。綠色有機認證,推動了農產品質量安全標準體系規范運作,確保了綠色農畜產品質量,是發展高質量綠色農牧業的助推器,對全省經濟的發展及農牧民增收、農牧業增效,起到了很強的帶動作用。
關鍵詞——
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
新聞事件:2019年我省加快推進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工作,通過固體糞便集中加工利用、糞污全量收集集中處理、水肥一體化利用、糞便墊料回用四種模式,探索建立“養殖-有機肥生產-種植-養殖”良性循環鏈,同時開展不同畜禽、不同規模、不同模式的畜禽糞污處理技術示范和典型培育。
2019年10月,青海省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科技創新聯盟成立,建立了溝通政府、技術推廣部門、養殖戶、種植戶、企業界和市場的聯接渠道,標志著青海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發展進入了一個嶄新時期。
點評:在推動青海農牧業綠色高質量發展的大背景下成立的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科技創新聯盟,突顯了當前加快推進畜禽養殖廢棄物處理資源化利用進程中,有效防止養殖污染,保護和改善環境的重大意義。
關鍵詞——
“青雜”系列油菜帶動全國農民增收
新聞事件:油菜產業是青海農牧業十大特色產業之一,由我省培育的“青雜”系列雙低雜交油菜品種,每年在全國春油菜區年推廣面積達26.67萬公頃左右,占春油菜區雜交油菜種植面積的85%以上。目前,在全國累計推廣面積達533.33多萬公頃,使各地農民依托“青雜”系列油菜品種,共增收80億元以上。目前,“青雜”系列雜交油菜已在蒙古、俄羅斯等國種植,是我國第一個在國外大面積推廣的雜交油菜品牌。為實現油菜生產“安全、綠色、健康、多元”的目標,2019年12月,“青海省油菜產業聯盟成立”成立。
點評:隨著城鄉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和膳食結構的日趨合理,油菜產業具有較大的發展空間和增產增收潛力。青海油菜產業聯盟成立,對提升青海油菜產業競爭力,打響“生態青海、綠色農業”品牌,推進青海油菜產業高質量發展具有積極意義。(王玉娟)
加載中... 視頻 直播 美圖 博客 看點 政務 搞笑 八卦 情感 旅游 佛學 眾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