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小雪,天愈寒。《黃帝內經》有言說,“智者之養生也,必順四時而適寒暑,和喜怒而安居處,節陰陽而調剛柔。如是則辟邪不至,長生久視。”那么,在冬季避寒就溫,斂陽護陰,益腎填精得大原則下,今年冬天養生又該如何做才好呢?一起看看南京中醫藥大學無錫附屬醫院中醫科陶國水副主任醫師都有什么建議吧。
睡眠:冬季宜遵循晚起原則冬季養生特別要注重陽氣得顧護,盡量避免寒邪傷陽,醫圣孫思邈曾告誡“冬月不宜清早出、夜深歸、冒犯寒威”。《黃帝內經》也明確提出要“早臥晚起,必待日光。”意思就是,我們應盡量在22點前就寢,起床稍微晚些,周末則可以睡個懶覺,不見太陽不起床。至于冬季鍛煉,也要遵循晚起得原則。
茶飲:冬季脾弱者宜多飲紅茶冬天寒邪襲人,人體生理功能減退,陽氣漸弱,養護陽氣,除了吃、還要注意喝,華夏人有喝茶得習慣,冬季可以喝點紅茶。紅茶甘、溫,可養人體陽氣,可溫中驅寒,能化痰、消食、開胃。對于脾胃虛弱者也可飲用。此外,紅茶含有脂多糖,喝紅茶還有降血糖得作用,糖尿病患者尤其適合。再者,紅茶還具有較強得殺菌、消炎作用,如果冬季出現上呼吸道癥狀也可以喝點紅茶。
情志:冬季易感抑郁不妨多做“白日夢”中醫歷來注重情志致病,養生尤其注重養心。冬季時萬物凋零得景象逐漸明顯,容易觸景生情,抑郁不歡,尤其是情感細膩豐富得女同胞。《黃帝內經》認為,冬令養腎養精尤為關鍵。腎主藏精,為先天之本,驚恐皆能導致腎氣受損,精泄不固。因此,冬月閉藏之時,應注意固密心志,保養精神,勿使情志過極,以免擾陽,也不可郁郁寡歡,損耗心陽。要學會把握自己得心態,做到景隨心至,境由心生。
另外,從五行生克制化角度來說,“思勝恐”,在午后陽光下,沏一杯紅茶,品讀一篇美文,或任憑思緒遨游,或做個“白日夢”,亦不失為養“藏”之法。
泡腳:適當中藥沐足可防未病針對前面說得足暖,睡前還可用溫熱水浴足,再左右交替按摩涌泉穴各100次。關于浴足選擇得藥物,結合今年冬季得運氣特點,每次可取艾葉20g、花椒20g、肉桂10g。究其機理,艾葉,苦、辛、溫,入脾、肝、腎經,有理氣血,逐寒濕,溫經止血等功效。肉桂,味辛、甘,性大熱,可補火助陽,溫經通脈。
今年下半年運氣特點容易上火,出現口腔潰瘍,睡眠不佳,頭暈腦脹等情況,加用肉桂,有引火歸源得功效。花椒,味辛,性溫,歸脾、胃、腎經,其氣味芳香,可健脾,可除濕止痛,還有擴張血管、降壓得作用。針對五之氣出現得風、燥特點,許多人血壓控制不佳,加用此有降壓作用。
李時珍《本草綱目》有載“花椒堅齒、烏發、明目,久服,好顏色,耐老、增年、健神。”對于女性來講,冬天手腳不溫,此配方浴足可達到溫經散寒,活血通絡,助眠,更有美顏等作用。
保暖:冬養之道須注重五暖《黃帝內經》曾指出,冬季如果不能遵循冬氣之應,可能會產生伏邪,到了春天會出現痿病等肢體經絡病癥。因此,陶國水醫生建議大家應做好五暖,包括頭暖、背暖、腹暖、腳暖、食暖。
頭部受寒易引發傷風感冒、頭痛、面癱甚至是心腦血管方面得疾病;背是督脈和足太陽膀胱經循行得主干線;腹部受寒易發生胃脘痛、腹瀉、消化不良等脾胃系統疾病;腳寒得人群不僅易生凍瘡,還會誘發感冒、扁桃體炎、氣管炎等疾病;而食之過寒易傷脾胃。
飲食:順時食養,藥食同源冬季在五行應水,在人體應腎,可以吃點腰果、栗子、核桃等以補腎。《遵生八箋·四時調攝箋》說“冬月腎水味咸,恐水克火,故宜養心”,飲食宜減咸增苦。另外,根據五運六氣原則,這一時間段,應以甘瀉之,以酸收之。此時選擇食物,應注重甘味。
(1)鵝肉可補虛
鵝肉,味甘、性平,歸脾、肺經。具有益氣補虛、和胃止渴、止咳化痰等作用。針對今年秋末冬初,多見咳嗽、甚至久咳得人尤為合適。
(2)牛肉益氣血
牛肉,味甘、性平,歸脾,胃經,具有補脾胃,益氣血,強筋骨等功效。對于貧血、久病體虛、營養不良、筋骨酸軟、術后、體力勞動者,尤其合適。
(3)蘿卜安五臟
飲食調攝,葷素搭配也很重要。這一時期,蘿卜是時令佳蔬,民間有“蘿卜進城,藥店關門”之諺。蘿卜,味甘、性平、微寒,具有清熱解毒、化痰止咳、補中安臟等功效。
(4)芹菜平肝熱
中醫養生注重飲食得應節性,俗話說“九月芥藍、十月芹”。芹菜,甘、微苦、平,入肝、胃經。有平肝清熱,潤肺止咳、降壓等功效。鑒于今年冬天可能會出現暖冬,肝火旺盛,血壓不穩定,干咳,小便灼熱等上火得情況,不妨吃點芹菜。
感謝指導可能:
陶國水,出身醫學世家,江蘇省無錫市龍砂醫學流派研究所副所長、特聘研究員,現任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五運六氣可以委員會副秘書長,華夏老年學和老年醫學學會中西醫結合分會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