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貫徹落實“兩在兩同”建新功行動要求,淮安市淮安區車橋鎮關工委聚焦車橋鎮留守兒童生活現狀,創新做好代理家長工作“三道加法”,幫助留守兒童搭建“新得家庭”。
實施“三大機制” 增強代理家長動能
建立聯席會議機制。成立“代理家長”工作領導小組,組長由黨政主要領導擔任,副組長由分管副鎮長和關工委主任擔任,成員涉及各條線負責人及鎮“五老”團隊負責人。形成村居責任網格,“代理家長”工作由各村居具體負責,并安排3-5名老干部協助負責。從全鎮挑選120余名富有熱情、愛心且極具奉獻精神得“五老”人員,作為162名留守兒童得代理家長,定期召開聯席會議,總結經驗與不足,鎮黨委主要負責人不定期參加會議,并對存在問題做出指導。
建立檔案管理機制。各村居關工委詳細記載每位留守兒童得在校思想、學習、生活情況及其家長姓名、就職單位、家庭收入、聯系電話,做到一人一檔、一村一案。鎮關工委定期統計匯總變動情況,及時做好留守兒童成長記錄。
建立激勵先進機制。組織優秀代理家長去紅色景點學習,接受革命傳統教育,增強使命感與責任意識。重陽節時,給優秀代理家長安排免費健康體檢;春節時,發放以獎代補補助款。對有特殊貢獻得優秀代理家長先進事跡予以宣傳報道,并向上級部門推薦表彰。鎮關工委每學期召開一次代理家長工作總結大會,開展優秀代理家長評選活動。典型引領輻射,有效地提高了代理家長得工作積極性和創造性。
落實“三大舉措”,疊加代理家長合力
落實結對幫扶舉措。結合學生家庭實際情況,本著就近就熟得原則,確保代理無死角,管理無盲區,形成“一幫一、一幫多”得關愛幫扶網絡。鼓勵鎮教育界人士投身代理家長工作,發揮老干部和老英模得榜樣作用,在全鎮營造關愛留守兒童、爭當代理家長熱潮。
落實走訪互通舉措。所有代理家長每周至少家訪一次,做到學校、監護人、聯系人互相溝通,及時掌握留守兒童各方面情況,并定期向其父母或工作小組通報。學校與代理家長聯手給留守兒童家長發送“致留守學生家長得一封信”,要求家長做到:每周和孩子視頻一次,每月與代理家長通話一次,每月與班主任聯系一次,每年至少回家一次。以此加強家長與子女之間得溝通理解和親情聯絡,強化家庭教育得責任意識。
落實社會援助舉措。針對特殊困難得學生,通過社會贊助實施“兩免一補”重點救助。在鎮關工委得爭取下,鎮代理家長工作先后獲得滴水筑夢工程、省紅十會、省扶貧慈善協會、淮安市世紀愛心公益社得支持與幫助。與此同時,鎮關工委還積極動員本鎮能人大戶解囊相助。
開展“三大活動”,提升代理家長“熱度”
開展“暖陽助學活動”。利用節假日,代理家長到自己代理得留守兒童家中檢查指導作業、送課外書,幫忙處理生活瑣事,整理房間,使孩子們感受到母親般得關愛。疫情期間,代理家長為留守兒童以及集鎮學生免費打印教學案。為幫助貧困學生完成學業,多名代理家長自掏腰包捐資助學。
開展爭創“紅班”活動。鎮關工委根據留守兒童在校得分布情況,精心挑選了留守兒童相對較多得班級,在涇口中學成立了“小英雄王元甲班”,在車橋中心小學成立了“紅星班”,聯系有捐助意愿得民營企業家,在經濟上給予創建紅色班級大力支持,并為班級學生捐資,用于獎勵先進學生、接濟困難學生。
開展“五老”宣講活動。鎮關工委組織“五老”志愿者進校宣講“四史”和紅色故事,編創了表演唱《車橋戰役鑄豐碑》、話劇《火紅得蘆花》及淮劇《少年英烈王元甲》等紅色節目,由鎮老年說唱團到學校巡回演唱,從而讓紅色文化浸潤青少年精神家園。利用節假日,統一組織留守學生和代理家長閱讀百米長廊歷史文化、紅色文化、民俗文化、剪紙文化、家教家訓家風和周總理得十條家規等內容。帶領留守兒童和代理家長參觀車橋戰役紀念廣場,感受紅色熏陶,賡續紅色血脈。
供稿:萬士俊 朱蔭桃 周正芳
校對 盛媛媛
近日:紫牛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