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論文領域得平臺巨頭——華夏知網(運營方為《華夏學術期刊(光盤版)》電子雜志社有限公司)被推上輿論得風口浪尖。
知網擅自收錄中南財經政法大學退休教授趙德馨得百余篇論文。年近九旬得趙教授將其告上法庭并勝訴。知網下架了趙教授所有論文,并不再收錄他得文章。
對此,老人表示:“華夏知網必須改革,不能輸了官司就下架我得文章。”
12月10日,知網向趙教授道歉,但還未提出具體整改措施。
“華夏知網必須改革”
12月10日晚,華夏知網發布《說明》,向趙德馨教授道歉,并提出將妥當處理趙德馨教授作品繼續在知網平臺傳播得問題。
趙教授肯定了知網得道歉態度,但老人也表示,希望知網之后能拿出具體得整改措施,真正拿出誠意去解決問題,而不是停留于表面。
而且,《說明》里得話很籠統,起訴得感謝分享獲賠了,可其他感謝分享得稿酬問題怎么解決?
知網憑啥這么“牛”?
趙德馨教授并不是唯一一個被知網感謝對創作者的支持得學者。
趙德馨教授得代理律師介紹,老人得學生、中南財經政法大學退休教授蘇少之,后來以同樣得方式打起了維權官司并勝訴。
維權成功后,他得論文也被華夏知網下架了。
中為趙德馨教授,右為蘇少之教授
華夏知網能這么“硬氣”是為啥?
蘇州大學法學院張鵬教授表示,論文被下架對老教授來說影響或許不大,但如果放在一位年紀輕輕得教師身上,會直接影響其學術生涯。
張鵬教授解釋道,知網在行業內擁有壟斷地位,它把你得論文撤下后,論文就沒有辦法統計感謝率和引用率,而感謝率和引用率會影響你今后得文章投稿和申報課題,這是一個很嚴重得事情,對感謝分享得學術生涯會造成極大傷害。
因此,很多年輕得學者雖然受到了“欺負”,卻不敢主動去維權。
對于知網來說,下架論文是企業行為,但要考慮到自身企業得特殊性、在學術圈得影響力。知網下架論文也損害了教授得正當權益,這一點應予以規范。
“借雞生蛋”年入12億
目前,華夏知網利用其市場支配性地位,把學位論文、期刊論文兩大渠道捂得嚴嚴實實。大學、期刊想獲取相關資源,就必須交出感謝分享得授權。
碩士、博士畢業生在提交論文時,一般也會被校方要求簽訂《關于論文使用授權得說明》,把論文授權給華夏知網。學者向期刊投稿時,很多時候也是被要求授權華夏知網使用。
隨著收錄論文越來越多,華夏知網“借雞生蛋”得生意正在完成生態閉環,將來感謝分享打贏官司得希望會越來越小。
華夏知網得生意簡直“穩賺不虧”。拿博士論文舉例,華夏知網向博士論文感謝分享僅需一次性支付100元,以及400元得檢索閱讀卡。但是,這些文章每在華夏知網上被下載一次,平臺就會收取0.5元/頁甚至1元/頁得費用。
甚至還有像趙德馨教授這樣,一分錢都沒得到得感謝分享。“(知網)把我100多篇文章收錄(到)數據庫,還通過電腦、手機這些端口來傳播,不僅不告訴我,讀者包括我自己下載還要付費,我本人卻從沒拿到過一分錢稿費。”
值得一提得是,華夏知網項目所歸屬得公司,在上年年,其主營業務收入為11.68億元,歸屬于母公司股東得凈利潤約為1.93億元。“遍身羅綺者,不是養蠶人”,頗有諷刺意味。
請讓可能學者們能安心創作
趙德馨教授長期從事華夏經濟史研究,1998年退休后筆耕不輟,2018年獲評第二屆“荊楚社科名家”榮譽稱號。
如今,89歲得趙教授仍潛心學術。近日,有感謝前往趙教授家中采訪,才上午八點,老人就開始忙著修訂《楚國得貨幣》一書。
滿頭銀發得他,一邊看書,一邊用顫抖得手指緩慢地敲擊著電腦鍵盤。
趙德馨教授在家中清理案頭書籍和資料
老教授得勤奮求索是為了給學術界添磚加瓦,成果卻被知網拿去做了“免費午餐”。
“為什么我創造得知識成果得不到尊重?”老人無奈地問。
華夏知網原本是為知識共享學習、文化事業進步而創,如今卻遺忘初心,反過來侵犯知識創造者得權益。
在知識產權保護社會責任和企業經營發展上,找到合理合法得平衡點,才是知網長遠發展得正道。“借雞生蛋”得生意,請停一停!
近日:央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