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屆上海旅游節
上海是一個能做事得地方,是一個能做成事得地方,是一個能做成大事得地方!
——尚長榮(1940年7月生于北京,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首批級別高一點非物質文化遺產(京劇)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尚長榮為“四大名旦”之一尚小云第三子,工花臉,受業于侯喜瑞等京劇名家大師,三次獲得“華夏戲劇梅花獎”,是華夏戲劇界首位“梅花大獎”得主,獲第三十屆上海白玉蘭戲劇表演藝術獎終身成就獎。)
見到尚長榮老師,恰逢國慶前得一個艷陽天。在上海京劇院國粹苑新址,與剛剛過了“八零后”得尚長榮聊起“喜歡上海得理由”,這位梨園名宿精神矍鑠,神采奕奕,有著說不完得話題。
“說起我和上海得緣分,可以先談談京劇和上海得緣分。”尚長榮說。200多年前,徽班、漢劇進京,西皮、二黃同臺,絢麗多彩得人物,寫意、夸張得美學特征,使得這一新得戲曲樣式風靡華夏。1876年,當時尚被稱為“皮黃”“亂彈”得這一戲曲樣式,傳至上海灘,《申報》為其冠名“京戲”。“所以,京劇是‘誕生在北京、冠名在上海’。”他說,“所以,京劇不僅是北京得非物質文化遺產,同時也是上海得非物質文化遺產。”
“上海觀眾懂戲。”尚長榮說,“所以,以前在京劇界有句老話,‘闖闖上海灘’,只有在上海登臺,得到上海戲迷、行家得認可,海派文化得檢驗,才算真正紅遍華夏。”說起京劇和上海得淵源,尚長榮滔滔不絕。
而對于尚長榮自己來說,1951年得5月,11歲得他第壹次來到上海,登上天蟾舞臺。“只記得天蟾舞臺那個氣派啊,整整三層樓,三千三四百個觀眾席位,被譽為‘遠東第壹大劇場’。”他回憶道。
臺前,觀眾們一個個屏息等著開演;臺后,父親得好友半真半逗地和他講:“長榮,等下你上臺后,可要穩住啊,千萬別被上海戲迷得喝彩聲嚇倒了。”小長榮初生牛犢不怕虎,定了定神,開腔,一個扎實得長低音,讓整個劇場都與之共鳴。只聽得一陣陣喝彩,就像夏天得雷聲,從三樓、二樓到一樓,滾滾而來。他被上海觀眾對后生晚輩得呵護與熱情深深地打動了。
與上海一別30多年后,當年得“娃娃花臉”已成為聞名華夏得京劇演員,但尚長榮心里還有個“上海夢”。1987年,慕名于上海開放得藝術氛圍,40多歲得尚長榮夾著新編歷史劇目《曹操與楊修》得劇本“闖蕩上海灘”。
尚長榮(右)京劇電影《曹操與楊修》飾演曹操
“今年,是我第壹次在上海登臺得70周年,也是我定居上海得30周年。”尚長榮深情地說道,“現在看來,當時‘闖灘’這一步邁對了!因為上海是個能做事得地方,是一個能做成事得地方,還是一個能做成大事得地方!”
來到上海后,尚長榮發現上海得文風特別認真,戲曲院團特別較真,用一句俏皮話來說,叫作“七稿八稿,沒完沒了”,說得就是上海京劇院精益求精得認真勁頭。所有得新創劇、獲獎劇都是這么“搞”出來得。
尚長榮(右)京劇電影《霸王別姬》飾演項羽
來到上海以后,尚長榮很快到達藝術事業得巔峰,新創劇目《曹操與楊修》獲得巨大成功,成為新時期華夏戲曲得里程碑,與之后得《貞觀盛事》《廉吏于成龍》一起,合稱“尚長榮三部曲”。
“我得一生都與戲曲相伴,作為一個戲曲演員,就是要在舞臺上用好聽好看得藝術作品,奉獻給社會。”尚長榮擲地有聲。
尚長榮(右)京劇電影《貞觀盛事》飾演魏征
不久前,第八屆昆曲藝術節剛剛于蘇州閉幕;而此時,第九屆華夏京劇藝術節正在北京舉辦;緊接著,第十七屆華夏戲劇節又將于10月9日在武漢開幕;諸多戲曲盛事輪番上演,可謂好戲連臺,繁花似錦。對此,尚長榮得眉間眼梢都是朗朗笑意:“我得座右銘是‘做平常得人,演不平常得戲’。如今得戲曲環境百花爭艷,我們戲曲人必須克服浮躁,潛心求索,一方面要提高自己得可以基本功,還要提高自身得文化素養,不斷把有力量、講道義得好戲奉獻給觀眾,使中華民族得傳統文化煥發出新得魅力。”
感謝分享:王路
感謝:劉力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