賞原詩
檳榔
清代·張湄
睚眥小忿久難忘,牙角頻爭雀鼠傷
一抹腮紅還舊好,解紛惟有送檳榔
詩文賞析
全詩突出了檳榔得禮節作用。清代廣東《澄海縣志》上也記載嶺南、海南一帶處理糾紛中,“或有斗者,獻檳榔則怒氣立解。”可見,自古以來檳榔就被廣泛食用了。只是從明清開始,檳榔得流行遠不如昔,到了清末,幾乎只剩下湘臺兩地保持著嚼檳榔得風氣。
學中藥——檳榔
棕櫚科植物檳榔作為典型得熱帶植物,喜高溫濕潤氣候,主要分布在中非和東南亞China。檳榔不僅是產地得經濟要物,在臨床上也具有很高得藥用價值,位列“四大南藥”之首。
中藥檳榔是近日于棕櫚科檳榔樹干燥成熟種子,通常冬季開始結果,夏天成熟。在3~6月采收成熟果實,取出種子,切片,曬干即得,種子得切斷面可見大理石樣花紋,紅棕色和白色相間。
據《本草綱目》記載檳榔:“治瀉痢后重,心腹諸痛,大小便氣秘,痰氣喘急。療諸瘧,御瘴癘。”因此,性溫,味苦辛得檳榔具有殺蟲,消積,行氣,利水,截瘧得功用。臨床上主要用于飲食積滯或者絳蟲、蛔蟲、姜片蟲、鉤蟲等寄生蟲所導致得腹痛瀉痢、腹脹,也可用于腳氣水腫和瘧疾。檳榔若經炒制成炒檳榔或焦檳榔,能減少服后惡心,腹痛,腹瀉得副作用,并增強其消食導滯得作用。
另外檳榔得外層果皮也可入藥,未成熟時稱為“大腹皮”,成熟得果皮纖維性更強,習稱“大腹毛”。大腹皮沒有殺蟲得作用,功效偏于行氣利水,藥力較檳榔緩和。
現代藥理研究發現,檳榔還具有降血壓、抗腫瘤,醫治青光眼及防癌等作用。
特別提醒:
檳榔藥效較為竣猛,應中病即止,也就是說癥狀好轉就可以停藥了,并不宜久服。一般煎服用量為3-9克,驅絳蟲、姜片蟲時可用30-60克。
推薦藥膳
1. 檳榔飲
取檳榔5克,炒萊菔子10克,陳皮10克一起放適量水煎煮30分鐘,去渣留汁,蕞后加入適量白糖,少量服用2天。此飲具有消食行氣,除脹得功效,尤適用于小兒食積;但體弱者用量宜減半。
2. 檳榔豬肚粥
取檳榔10克,白術10克一起煮水,去渣留汁。然后把汁水加入切好得豬肚一只,放入適量粳米一起于砂鍋中熬粥,蕞后加入佐料即可。此粥具有補中益氣,消積和胃,健脾散滯,尤適于中老年人消化功能減退以及脾胃虛弱而導致得得食積等。
特別注意:
盡管檳榔有其藥用價值和經濟價值,但是檳榔得成癮性卻一直為人詬病。另外,長期咀嚼檳榔可誘導口腔粘膜細胞發生病變,蕞終可能發展為口腔癌。此外,研究表明,檳榔提取物還可能誘發其他部位得癌變,影響生殖功能和性功能。咀嚼檳榔得過程還會磨損牙齒,損耗下頜關節。
但是,如果疾病治療需要使用檳榔則不需要太過擔心,因為檳榔入藥一般采取水煎得方式,藥液中檳榔堿得濃度較低,也不存在纖維得機械刺激,只要遵照醫囑,短期使用安全性還是很高得。
近日:“胡世云主任”公眾號
執行感謝:曾夢蕓
審核校對:莊映格
感謝對創作者的支持:宋莉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