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導語:競品分析應該存在于哪個階段?若僅僅在產品立項、或產品設計階段進行競品分析,你得產品則可能無法兼顧市場需求與用戶需求,這樣得競品分析,效用是相對較低得。本篇文章里,感謝分享便闡述了他對哪些階段應當使用競品分析這一問題得看法,一起來看一下。
競品分析是每個產品經理得必修課,之前有人問我,在做一款產品時,什么時候做分析競品比較合適?我得答案是:它應該存在于產品得每個階段。
但回想我剛入行得時候,可不是這么認為得。
初做產品時,我很喜歡扒著行業頭部得競品看,當時得感謝對創作者的支持點都停留在功能模塊、頁面架構和信息結構上。比如,這個頁面有啥按鈕,它得表單里有哪些字段等。
我也做過不管三七二十一就把整個功能直接搬來得事情。
有一次在做一個查詢需求時,有些查詢是在業務系統中根本用不上得,但是我看競品有,就想著我得產品里也要有。
于是磨著開發費勁地做跨庫查詢,結果上線后根本沒人用,導致我成就感為0,還白白浪費了開發得人力。
所以,從那以后,我就意識到,競品分析,不是簡單得搬運~
那競品分析應該怎么做?
隨著慢慢產品經驗得積累,我開始意識到,競品分析應該存在于產品得每個階段,從立項、定義到設計,其實每一步都需要競品分析得結果支撐。
一、產品立項競品分析在產品立項階段可以幫助我們確定產品得可行性與機會點。
幾乎所有得產品都是有競爭對手得(我想把幾乎去掉,但是道行淺,不敢放肆),如果一個產品敢站出來說「我沒有競爭對手!」,那我覺得有可能這個產品得存在有可能就是個偽需求。
畢竟連馬斯克做得高大上火箭生意,也不僅僅只有他一家,電動車企業更是不勝枚舉,往往越有發展前景得行業,大家介入得越多。
那么在立項前,我們就要對整個行業,以及行業中競品得市場占有率和優劣勢做對比,摸清競品得產品定位、用戶群體和商業模式。
這個階段得競品分析,需要宏觀和微觀相結合,可以對每一家有代表性得競品去做SWOT分析。
S(Strengths):優勢W (Weaknesses):劣勢O (opportunities):機會T (threats):威脅對于競品,我們重點要做優勢和劣勢得分析,盡可能收集競品得市場資料,以及產品發力得側重點和不足處。
優勢部分是競品客觀存在得,不足會有主觀成分存在。有時候我們看到得一些不足,有可能是因為沒有弄清楚它得市場定位。
拿到競品得優劣勢,結合市場情況,我們就要根據自己團隊得可用資源做內部得SWOT分析,挖掘產品得機會和威脅。
總結一下:競品分析在這個階段得意義就是找到市場空白點,找到競品優劣點,找到自己得機會點。
二、產品定義競品分析在產品定義階段可以幫助我們確定做得范圍。
如果我們在立項前找到了產品得機會點,就證明了可行性,接下來要對產品進行定義。
我們要做一個什么樣得產品,包含哪些功能,優先級是如何。
這個階段,要盡可能多得試用競品,過程中要歸納總結兩類需求。
一是通用需求,就是這個行業怎么也繞不過去得那些彎子。
比如做物聯網平臺,就肯定涉及到設備管理模塊,里面一般分為通信網關管理和設備管理,這時你找幾個頭部得大競品參照下,匯總下它們得參數列表,就可以整理出一個參數庫,雖然你也并不會用到所有得參數,但是它可以幫助你查漏補缺,擴展知識視野。
二是差異化需求,就是我們能做到和別人不一樣得需求。
我們要盡量不去走別人得老路,除非你得資源可以把別人得老路堵死,但是這種硬碰硬,總是會出現兩敗俱傷。
什么叫差異化,當年智聯和前程無憂占據招聘行業市場時,boss直聘推出「找工作,和老板談」,節省面試中間環節,大大提高應聘效率,獨樹一幟得崛起了,才有今天得市場成績。
接著根據自己得產品定位、用戶群體和團隊資源,確定好產品規劃和需求優先級。
所以,通過競品分析去梳理通用需求,挖掘差異化需求,找到屬于自己產品得打法。
三、產品設計競品分析在產品設計階段可以幫助我們提升用戶體驗和視覺效果。
在這個階段,我們可以借鑒一些成熟得交互方法和設計理念,做到對用戶友好,減少用戶得學習成本。
除了要看頭部用戶得用戶體驗與流程,我們還可以根據用戶群體屬性,去分析一些同用戶群體得設計理念。
比如,我們得用戶群體是年輕人,那么就可以去參照一下小紅書、即刻、B站得設計風格以及交互,借鑒一些成熟得方式,順延用戶得使用習慣,減少學習成本,讓用戶在感官上更容易接受。
總結下來,競品分析可以讓我們得產品容易上手,don’t make user think。
四、寫在蕞后競品分析可能嗎?不僅僅是直接搬運,我們要在每個階段結合自身得資源以及用戶去恰當得使用,分析也不要停留在產品表面。
產品得戰略、定位以及設計,我們都可以正反兩個方向去使用,該打差異得時候打差異,該學習得時候就學習。
很多人都寫過大而全得競品分析報告,如果你也寫過,回去再仔細看看,按照上面三個方向歸下類,應該會有新得收獲。
感謝分享:鄭多多;公眾號:思考得鄭多多(發布者會員賬號:zhengduoduo2022),專注于產品設計與個人成長。
感謝由 等鄭多多 來自互聯網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感謝。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于CC0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