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交匯點新聞客戶端
交匯點訊 1月19日,感謝從南京市建委獲悉,《南京市建設管理精細化城市品質再提升三年行動計劃(2021-2023 年)》發布,文件明確,用3年左右時間,通過實施歷史文化保護傳承、美麗街道建設、重點片區整治、老舊小區改造、親水空間營造、綠化景觀提優、轉角空間打造、工地管理提質、城市治理提標、安全韌性提升等10大任務對城市品質進行整體提升,不斷完善城市空間功能,提升城市環境品質,彰顯城市內涵氣質,增強城市治理能力,加快建設人與人、人與自然和諧共處得美好環境。
完成一批歷史建筑保護傳承,綜合整治16條道路
歷史文化保護傳承方面,完成南京城墻東水關至武定門段保護修繕,實施南京壓縮機廠零件庫、原國立中央大學實驗樓舊址(亞洲檔案中心)等一批歷史建筑保護修繕工程。完成荷花塘等歷史文化街區、浦口火車站等歷史風貌區保護規劃和燕子磯古鎮等一般歷史地段保護圖則修編和編制工作。加快推進頤和路歷史文化街區文化復興和院落有序開放,持續推進浦口火車站、百子亭、大油坊巷(小西湖)等歷史風貌區改造。
在美麗街道建設方面,實施岱山東路北延、龍潭新城—花園路等城市道路建設工程,著力打通文樞西路西延等跨區“斷頭路”。重點聚焦城市重點景觀路、骨干道路及群眾反映強烈得道路,實施新馬路、藍旗街等16條道路環境綜合整治項目。打造特色街巷,形成一批網紅打卡點。
對重點片區進行整治,推進水木秦淮藝術公園、門西數字生活街區、鐘山風景區東部入口旅游配套設施等特色風貌地段、特色建筑項目,完成江北青奧片區、鼓樓中心片區、香林寺溝片區等整體環境打造。同時,加快推進新街口商業文化片區、夫子廟歷史文化片區、湖南路商業片區等環境品質提升。
在老舊小區改造過程中,強化功能改造,同時引入智慧設施,對小區內消防、安防、能耗等設施進行智能化改造等。
加快城市客廳、城市家具藝術化改造,構建15分鐘文化生活圈
在親水空間營造方面,高水平推進歡樂濱江、上元門等濱江特色區段建設和大橋公園區段濱江岸線貫通。加快提升內秦淮河南段、北十里長溝東支、板橋河等濱河風光帶環境,推進江北新區七里河、珍珠河、珠西河綜合整治及開發,增加慢行步道、親水平臺及文化空間。
綠化景觀方面,三年內明外郭生態廊道貫通,加快推進并完成秦淮段二期、石楊路跨線橋等項目建設。建成300公里以上綠道,完善“市—區—社區”三級綠道體系。推動綠道向社區、居住小區延伸,完成鼓樓區老城生態“桃花園”游園體系工程。
建設口袋公園,優先選擇在綠化覆蓋率較低片區、拆遷少或難以開發得零星地塊建設口袋公園,在面積超1公頃地塊開展社區公園建設。
打造美麗得城市轉角,重點圍繞中央路—中山路—中山南路、漢中路—中山東路等城市軸線和部分建筑前區、市民廣場、轉角綠地,實施100處城市家具藝術化改造,建設一批功能小品和景觀雕塑。在全市范圍內設置50處以上“梧桐語”小型城市客廳,逐步構建15分鐘文化生活圈。同時,對50處群眾經常使用得生活性小微空間,通過采取“小規模、低影響、漸進式、適應性”得方式,進行人性化、品質化、智能化提升。
完成主城、江北以及江寧應急水源地建設
建設智慧工地,百分百按標準落實智慧工地建設,優化完善各類工程建設標準。推廣智慧監管平臺應用,提供智慧監管平臺,實現問題線索自動交辦和閉環管理。同時,實施工地差別化管理,引導企業加強工地圍擋、噪音揚塵等管理。
在基礎公用設施供應方面,全面完成主城、江北地區以及江寧應急水源地建設。構建以天然氣為主,液化石油氣為補充得多源供氣結構。
進一步完善海綿城市建設規劃和技術標準體系,制定海綿設施驗收和管養標準,重點抓好建筑與小區、道路與廣場、公園和綠地、河道水系等四大海綿型工程建設。
同時,遵循地上地下一體化得原則,進一步加強地下空間統一規劃、建設和管理,提高地下空間使用效率。
新華5分鐘前·交匯點感謝 劉霞 通訊員 寧建軒
感謝: 劉春
來自互聯網【交匯點新聞客戶端】,僅代表感謝分享觀點。華夏黨媒信息公共平臺提供信息發布傳播服務。
發布者會員賬號: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