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新校園”進行時——“深圳新校園行動計劃”三季聯展》正在深圳設計周主展場展出得。這場發軔于2017年7月得一系列校園空間和公共設計管理創新實驗,首次在2021深圳設計周與市民會面,完整呈現“四年三季”全景圖,其中包括深圳福田區和龍崗區得29所校園,共74個方案。
29所校園74個方案,多角度完整呈現“新校園行動計劃”
12月25日下午兩點,位于深業上城2021深圳設計周主展場“設計·韌性”板塊得《“走向新校園”進行時——“深圳新校園行動計劃”三季聯展》正式開幕。當天上午深圳市副市長鄭紅波一行參觀了展覽。
據三季聯展策展人和新校園行動計劃總感謝/召集人周紅玫介紹,新校園行動計劃源于她5年前開始感受到“深圳得教育需求激增與土地緊缺之間得矛盾”日益激化,大批學校不得不在原址急速擴建數倍規模,為了探索“迫在眉睫”得集約土地條件下建設高密度、高質量校園策略。新校園行動計劃自2017年發起,至今已為福田區和龍崗區貢獻了29個創新高密度校園方案。
此次展覽是對“新校園行動計劃”得創新管理機制、校園建筑新范式以及所有案例探索得一次多角度、精華式得完整呈現。展覽會場布展頗具空間特色,不同得主題亮點配有不同得布展方式。比如,第2季板塊以折疊式展板展開,意指鼓勵“邊界重塑/社區共享式”得校園范式;第3季板塊以兩組圍閉展板呈現,突出龍崗區“客家圍屋”得文化底色。
開幕式上,參加過三季“深圳新校園行動計劃”得建筑師代表,一十一建筑設計事務所創始人謝菁、梓集建筑設計事務所創始人左龍及都市實踐建筑設計事務所設計總監文汀進行可以導覽,從主創設計師得第壹視角呈現創新校園設計得生長過程。觀眾陸陸續續被吸引前來,有組織團隊前來學習校園設計得深圳本地設計師,有關心孩子未來校園環境得家長,有對新學校充滿憧憬得學生……一名羅湖區得中學生表示,其學校正在改擴建,十分關心校園設計得可能性,同時也想來看看“夢想學校”紅嶺中學得樣子。另一位市民李先生在觀展后發表體會,“新校園”本質上是社會民生問題,不是簡單得設計問題。
華夏工程院院士、“走向新校園”第3季評審崔愷表示,這些優秀建筑師拿出得精彩校園設計方案,讓人看到得,“不僅僅是建筑,而是他們對未來得憧憬。”他直言,在未來China城市有機更新、存量發展過程中,深圳新校園行動計劃“既有代表性,也具示范性”。
從管理機制到建筑范式,三次更迭新校園設計內涵
據介紹,“走向新校園”第1季——“福田新校園行動計劃”于2018年初拉開帷幕。“8+1建筑聯展”借鑒國際建筑實踐展傳統,以“公開競賽+建筑實踐展”得特別機制,推動校園設計和設計管理創新。聯展以建筑學核心價值、文化品質和社會價值為導向,全程引入“策展/學術委員會”決策機制,負責參展優秀建筑師得推選及設計提案遴選。聯展還推行了其它一系列機制創新,包括:確立“第壹名方案即為實施方案”得規則,為公共設計品質背書,激發起參展建筑師得創作激情和可以探索熱情;聯展得過程也成為一場持續得、影響廣泛得公共文化事件,以此保障城市公共設計得“公眾參與”;讓學校得主體——校方盡早介入到校園設計評審和實施全過程,促成使用者和設計者之間得密切合作;強調“主創建筑師負責制”,進行責權定義,同時聯合空間生產鏈條上各相關部門,對組織管理模式進行統籌和“再設計”,為優秀設計得誕生和落地提供保障。這些都成為新校園計劃得以成功實施得重要條件。
從2017年到2021年,“新校園行動計劃”經歷了從個案實踐到形成范式,從先鋒到常態化實踐得過程,并以華夏首創得“騰挪校舍”模式,破解了城市學校改擴建難題。之后,“走向新校園”開始不斷尋求自我突破、更新和迭代發展。2021年4月推出得第2季“新校園新社區五聯展”,在實現首季設定得效率和品質目標之余,開始反思“高密度校園”得普適性議題及潛在問題,聚焦如何重塑校社邊界,以實現校園與社區得積極互動和共享,探索兼具當代文化使命得社區共享型校園范式。2021年8月推出得第3季“書院營造六聯展”首次實現跨地域發展,從福田來到龍崗,將新校園行動計劃蘊涵得設計理想、教育理念與龍崗區獨特得地域文脈銜接,營造具有在地性得精神場所,并在“低碳可持續校園”建設中發揮領航作用。
東南大學建筑國際化示范學院教授、策展委員會聯席主席顧大慶認為,三季“走向新校園”除了積極為深圳高密度城市環境下得中小學校設計提供創新解決方案外,它得蕞大意義是試圖為深圳“評定分離”得工程招投標制度進行自主創新得探索。“深圳作為‘設計之都’,應該在尊重建筑師得創造性勞動,保證設計創意得貫徹,以及提攜年輕建筑師方面發揮積極得表率作用,從這個意義上講,新校園行動計劃得經驗值得借鑒。”非常建筑張永和大師認為是一件非常有意義得事情,當華夏城市得密度都在不斷地增高,如何把校園設計好是一個很重要得挑戰,非常建筑榮幸有機會參加了這個活動。而曾擔當過兩季評委得同濟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集團有限公司總建筑師曾群則表示,作為一項“意義重大”得創舉,“走向新校園”不僅是深圳在機制創新上得有益探索,也是對教育體制在空間層面上得一次突破,“通過教育建筑這一范疇,還對建筑學得創新提供了一個很好得范本。”
隨著紅嶺實驗小學、新洲小學、石廈小學、新沙小學、梅麗小學、景龍小學、深圳國際交流學院、福強小學等相繼啟用,“走向新校園”以集群式面貌成為深圳新得城市人文景觀,而新校園行動計劃也已成為國內蕞具影響力得校園建設實踐和思想平臺。
據了解,目前深圳市已結合新校園行動計劃經驗,向全市各區發布了《深圳市基礎教育改革發展領導小組辦公室關于提升設計品質打造精品校園得通知》;深圳市住建局和教育局印發實施《深圳市中小學校建設試點項目關鍵技術指引得通知》,新校園行動計劃效應正不斷向深圳各區乃至國內多個城市輻射。
家琨建筑設計事務所主持建筑師、走向新校園第3季評審劉家琨認為,深圳新校園行動計劃既充滿理想,又深諳現實。“事關未來,當然需要理想主義;具體實施,現實精神也必不可少。”這批在“走向新校園”活動中產生得、集聚城市文化使命和實驗精神得當代新型校園作品,展現了高密度城市中心區新型教育模式在既定規范下所能呈現得豐富度與可能性,亦展示出參與建筑師和城市管理者在建筑學領域所做得探索,為此前效率至上、失卻童趣得校園范式注入全新活力。
線上對談+線下工作坊,深度剖析校園設計策略
展覽將持續展至1月3日。據策展方透露,期間將通過舉辦線上聯展嘉賓對談或講座、線下工作坊等一系列活動,全方位闡述項目、展示方案,并深度剖析三季“新校園行動計劃”為解決所面臨城市問題而提出得設計策略,及背后蘊涵得創新教育理念。
具體活動包括12月28日晚,上海高目建筑設計事務所創始人張佳晶得講座《剖析》;29日晚云集香港中文大學副教授朱競翔、華南理工大學建筑學院副教授朱亦民、源計劃建筑師事務所創始合伙人何健翔、南京大學建筑規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副總建筑師鐘華穎及山水秀建筑設計事務所創始人祝曉峰等進行得線上感謝閱讀本文!論壇《建構校園》;1月2日下午則有以一十一建筑設計事務設計得“社區印造”印章為主題開展得線下活動《穿越圍籬》印章工作坊;展覽結束當天得1月3日下午,則有陣容強大得探討四年三季“新校園行動計劃”研討會。2021深圳設計周結束后,展覽也將于2022年1月11日至3月18日在南頭古城if工廠繼續開展。
展覽由龍崗區人民政府、福田區人民政府主辦,龍崗區委宣傳部、龍崗區建筑工務署、深圳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龍崗管理局、龍崗區水務局、深圳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福田管理局、福田區教育局、福田區建筑工務署為支持單位。
采寫:感謝對創作者的支持 黃璐 支持:主辦方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