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核電閥門得用途
核電閥門是核電站中使用數量較多得承壓設備和介質輸送控制設備,連接核電站中數百個系統,控制并調節介質得壓力、溫度、流向、流量,保護壓力容器及核電系統,對于核電站運行必不可少。
注:核島部分數據選自嶺澳核電站一期工程兩臺100萬千瓦機組核島部分配套使用得閥門情況。
資料近日:公開資料整理
二、華夏核電發電現狀分析
《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中指出,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達到25%左右,上年年為16%;從電源結構看核電發電量占比從2011年得1.88%提高至上年年得4.94%,而上年年全球平均得核能發電份額為9.52%,華夏核電占比雖有提高但仍明顯低于國際平均水平。
資料近日:China統計局,華經產業研究院整理
相較于其它發電方式,核電具有利用小時數高、度電成本低、低碳、穩定、高效,適合作為優質基荷能源發展。在終端用能電力化疊加能源結構調整得大背景下,作為非化石能源得核電有望作為基荷能源實現進一步發展。
資料近日:華夏電力智庫,華經產業研究院整理
相關報告:華經產業研究院發布得《2022-2027年華夏核電閥門行業市場調研及未來發展趨勢預測報告》
三、華夏核電閥門行業市場現狀分析
核電站閥門分為核島使用得核級閥門與非核島使用得非核級閥門,據《核電閥門國產化研究》,華夏早一批核電站核級閥門國產化率基本為0,僅有秦山一期、秦山二期在核級閥門中使用了1%得國產閥門。
資料近日:《核電閥門國產化研究》,華經產業研究院整理
核電站閥門整體方面,于2005年開工得嶺澳二期整體閥門國產化率僅6.7%,2009年開工得紅沿河3、4號機組整體閥門國產化率上升至60%,三門、海陽核電站規劃得整體閥門國產化率分別為70%、80%,核電站整體閥門國產化替代趨勢明顯。
資料近日:《核電閥門國產化研究》,華經產業研究院整理
根據目前華夏核電發展情況,與同容量級得火電站相比,核電站需求得閥門數量為同容量級得火電站得2~3倍。以容量為80萬kW得核電站為例,通徑DN25~1000mm得閥門需求量為8000~10000臺,典型得一座200萬kW級核電機組得核電站需各類閥門3萬臺左右。
資料近日:《核電閥門技術問題分析與前景展望》,華經產業研究院整理
資料近日:《核電閥門技術問題分析與前景展望》,華經產業研究院整理
目前,國內已有多個企業獲得了China核安全局頒發得民用核承壓設備設計和生產資格許可證,可以設計、生產核安全級閥門。已成功研制生產了閘閥、止回閥、截止閥、彈簧式安全閥、球閥、節流閥等一系列核級閥門,據統計,上年年華夏核電閥門市場規模為38億元,同比前年年下降30.91%。
資料近日:公開資料整理
核電閥門需求主要近日于兩個方面,一是國內新建核電站對相關閥門產品得需求,二是已建成核電站商業運行期間對核電閥門得維修更換需求。閥門投資占核電機組投資額得5%,用市場通用得1250MW得核電投資200億元作為計算依據,每一個新增機組閥門需求約10億元,預計每年建設6-8臺核電機組對應閥門需求規模60-80億元。核電機組得大修分為換料大修、首次換料大修和十年換料大修,首次換料大修一般在首次核電機組換料循環后12個月,換料大修周期一般在12-18個月,十年換料大修周期一般為十年,預計維修更換需求規模每年約10億元左右。
資料近日:公開資料整理
四、華夏核電閥門行業競爭格局分析
華夏得閥門制造行業,歷來存在著行業集中度較低得問題。行業內企業數量較多,主要是受行業準入門檻不高、產能重復建設等因素得影響。目前行業內大部分閥門企業,技術水平均偏低,主要集中在中低端市場,且已呈現出過度競爭得狀況。同時,國際知名閥門企業實施本土化戰略,紛紛在華夏設立工廠,強化對國內高端閥門市場得控制。閥門行業競爭程度較高,近年來,國內閥門行業產不錯、利潤均出現下滑趨勢。目前華夏核電閥門相關企業主要有中核科技、江蘇神通、大連大高與紐威股份:
資料近日:各公司公告,華經產業研究院整理
五、華夏核電閥門前景展望
1、剖析和對比國外核電閥門技術標準與規范,結合實踐結論加以判別和修正,完善國內技術標準,帶動行業發展。
2、加強人才培養和科技創新,整合資源,加大軟硬件投入,加快形成核級閥門關于強度、應力、抗震、抗腐蝕等方面計算得系統性和完整性,提高機加工藝和機加設備水平,實現重要閥門得國產化。
3、吸收和消化國外先進技術,提高自動化執行機構得精度和反應速度,加快核電閥門得自動化建設,提高核電站運行得安全性。
華經情報網隸屬于華經產業研究院,專注大中華區產業經濟情報及研究,目前主要提供得產品和服務包括傳統及新興行業研究、商業計劃書、可行性研究、市場調研、專題報告、定制報告等。涵蓋文化體育、物流旅游、健康養老、生物醫藥、能源化工、裝備制造、汽車電子、農林牧漁等領域,還深入研究智慧城市、智慧生活、智慧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消費、新金融、人工智能、“互聯網+”等新興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