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名來自陜西的大學生用獎學金“湊”了3000余元,為60名留守兒童拍照,并準備將照片寄給孩子們在外打工的父母。昨天,活動組織者告訴北京青年報記者,之所以選擇拍照的方式,是因為了解到當地沒有照相館,想在新年之際以照片的形式記錄下孩子們最童真的笑臉,并利用書信讓孩子們與在外的父母保持溝通。
借“書信”形式
傳遞對父母的思念
1月7日,來自陜西西安培華學院的8名大學生來到臨渭區橋南鎮留守兒童服務中心,為該中心的孩子們送去了樂高積木、學習用品等新年禮物,還租賃打印相紙、拍攝設備為每一位兒童拍攝寫真照片,并將照片連帶孩子們寫的“家書”一同寄給在外打工的父母,借“書信”形式傳遞留守兒童對父母的思念。
北青報記者了解到,此次活動是由該學院會計與金融學院大三學生賈博濤和網絡與新媒體專業大二學生臘林濤發起的。“我第一次了解和看望留守兒童是在2014年,當時去的就是橋南鎮留守兒童服務中心,一直惦記著這些孩子。”作為活動的發起者之一,賈博濤在渭南上高中時便曾去看望服務中心的留守兒童,此后每年都會去一兩次和孩子們聊天,不少小朋友還記得他。
2019年12月底,兩個大男孩便開始著手聯系橋南鎮留守兒童服務中心。1月10日,該中心負責人張芳玲告訴北青報記者,他們先是向中心了解小朋友缺些什么,張芳玲便向兩名大學生提出建議,大學生親和力比較強,可以自主設計活動和孩子交流互動,由于大學生還未自主賺錢,張芳玲建議不必花太多錢購買禮物。
“了解到當地沒有照相館,并且馬上要過新年了,我們想以照片的形式記錄下他們最童真的笑臉,利用書信來保持與家人的溝通。”臘林濤告訴北青報記者。
3000余元租設備
給孩子們拍照
昨天,臘林濤告訴北青報記者,“我和賈博濤的獎學金加起來3000余元,感覺夠了。”1月3日,賈博濤與臘林濤開始在朋友圈發布志愿者招聘信息,召集更多的大學生參與此次公益活動,最終又有6名志愿者報名加入了隊伍。
1月7日5點,8名大學生于西安火車站出發。“其中有一位叫史珂的女孩,家住咸陽,因為擔心與大部隊時間錯開,連夜從咸陽坐車到西安,與我們一起出發。” 臘林濤介紹,下火車后他們帶著提前購置齊全的信封、郵票以及益智樂高玩具、卡通暖水袋、保暖手套等禮物前往橋南鎮留守兒童服務中心。“為了給孩子們拍攝照片,我們還帶上了租賃的照相機、綠布等拍攝設備。”
張芳玲回憶,當時,服務中心里一二年級的小朋友正在考試,8名大學生1月7日早上9點左右到達后,先給三四年級的小朋友教授書信的正確格式,等考試結束后才開始給一二年級的孩子拍攝照片,同時有一名大學生在一旁對所拍的寫真照片進行后期處理。
賈博濤告訴北青報記者,在教孩子們怎么寫信時,一位坐在他旁邊的小朋友在信紙的標題處只寫了一個“給”字,之后便遲遲未動筆。他問小朋友“是不會寫字嗎”,小朋友濕了眼眶說“我不知道寫什么”。“后來我才知道,他跟爺爺奶奶一同生活,對父母沒有太多的印象,也不知道父母在何處。我和同伴商量后,就給這名小朋友拍攝了一個短片,發送給他的爺爺奶奶,也向老人送去了新年祝福。”
精心制作相冊集
號召更多人關注留守兒童
由于后期處理圖片需要時間,所以志愿者們沒能在當天將60名留守兒童的照片打印出來。賈博濤表示,如果直接給小朋友一張張照片的話,擔心相片易丟失且無法保存很長時間,所以目前大家正在趕制相冊集,預備將60名兒童的照片設計成一個個相框粘貼在相冊集中,預計一周內可將相冊集寄往留守兒童服務中心。
張芳玲介紹,活動結束后,不少小朋友告訴她“哥哥姐姐拍的照片好漂亮”,問她照片什么時候寄過來,哥哥姐姐們什么時候再來。張芳玲說:“這類活動很有意義,大學生來給孩子拍照片,記錄小朋友的成長歷程,孩子在將來看到照片也能回憶童年,有更多感悟和美好紀念。”
“當時離開時,有好幾位小朋友拉著我的手,問我什么時候再過來。” 臘林濤介紹,團隊還計劃將這期獻愛心活動做成一系列公益活動,“我們打算在小朋友下學期開學之后進行第二期公益活動,再帶上第一期的拍攝花絮和照片。我們想讓更多的好心人、社會人士關注留守兒童,號召更多大學生加入進來,把隊伍不斷擴大。”
文/本報記者 李卓雅 實習生 李秋香
統籌/池海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