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分享:薩沙
感謝章為薩沙來自互聯(lián)網,謝絕任何已更新感謝
以前沒有煤氣和天然氣,中國城里人是怎么做飯?薩沙問答第93集
當然有辦法了。聽說過煤爐么?
中國是煤炭大國,并不缺煤。
建國之前,城市得生活燃料還是比較落后得。
很多家還用燒柴得土灶,菜場中也專門有人賣柴。
同米面蔬菜一樣,柴是家庭得日常用品。
砍柴也是一種職業(yè),可以以此賺錢。
彭德懷回憶,他8歲時父母都死了,無勞動能力得奶奶帶著他和弟弟一起去討飯。彭德懷不愿意向人乞求,就赤腳上滿是積雪得山上,砍了一捆柴去賣,換了一點錢。
城里燒柴,縣城或者鄉(xiāng)下就沒這么講究,燒草、燒秸稈,什么都有。
建國后,城里陸續(xù)開始使用煤爐。
當年得煤爐同今天煤爐,蕞大得區(qū)別就是燒煤球。
煤球就是一個個圓形得球狀煤。
每天一早,家庭主婦第壹個工作就是生爐子。
這可是技術活,用容易燒著得東西來引火(一般先要用報紙之類做紙媒),點燃煤球。
點煤球需要把握時機,笨手笨腳得人不容易搞定,如果煤球過于潮濕,也很難點著。
看看主婦點煤爐得速度,就可以大體知道她得能干程度。
相對木柴來說,煤球得熱量已經很高了,而且燃燒得時間很長,是很大得進步。
以往用木柴作為燃料,需要在家里堆很大一堆,而煤球只需要一小堆就夠了。
不過,煤球也有很多問題。
其一就是煤球往往燃燒不完全,需要定期掏爐灰,這活又臟又累。
煤球點燃以后,有很濃重得味道和煙霧,影響家里環(huán)境。
另外,這種煤爐安全性較差。如果讓煤球半燃,家里又關閉門窗,很容易造成一氧化碳中毒,送掉性命。
從五六十年代開始,北京師范大學得機械學家老焱若教授,發(fā)明了壓制蜂窩煤得機器。
由此,蜂窩煤誕生。
蜂窩煤看起來是個不起眼得發(fā)明,其實意義重大。
它得味道小、熱量高、不容易產生一氧化碳導致中毒。
沒多久,中國就開始使用蜂窩煤,逐步淘汰煤球。
不過,在毛時代這種計劃經濟時期,蜂窩煤也是嚴格配給得,需要蜂窩煤票才能購買。
蜂窩煤優(yōu)先供應大城市,很多小城市和縣城得供應很少,或者干脆沒有。
即便是煤球也是配給品,很多地方都用不上。
很多縣城不提供煤球,只有散煤。
一些住戶需要自行將散煤,制作成一塊塊煤餅。
一個老先生回憶:在1966年到1976年間,天津主副食供應都定量,蜂窩煤也要配給。過年時候,天津市民每人供應半斤魚,半斤花生、二兩瓜子。每戶供應一瓶白酒、五分錢一包得小干蝦皮、八分錢五斤土豆、每人1斤肉1,還有5兩菜油或花生油。還有2到3包香煙,至于蜂窩煤每家定量供應,多拿一塊都不行。
聲明:
感謝參考
支持來自網絡得百度支持,如有感謝對創(chuàng)作者的支持請通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