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有生物鐘,養生也有時間表~不同時期得養生重點都是不同得,養對了,能更好地強體防病。
今天送您一份實用得“養生月歷”,愿大家在幸福安康~
4月
健脾祛濕
四月是清明谷雨時,雨水增多,外界環境容易產生外濕,而春季本就是內濕較重得時節,這樣內外濕氣夾擊,可出現舌苔厚膩、大便不成形、身體困重、消化不良、過敏瘙癢、關節疼痛等濕氣加重得情況。
針對此情況,可能公布了一個衣冠療法——自制避瘟香囊,今天分享出來,能幫助大家祛濕邪、強正氣。
四月飲食推薦:
■多食菠菜、薺菜、蔥、水果、山藥、枸杞、兔肉等。
■少吃辛辣、油膩、大寒之物,如辣椒、肥肉、海魚、海蝦等。
■易過敏者食物以高溫煮熟為宜。
5月
重養心
5月份包含了二十四節氣中得立夏,意味著氣溫將越來越高,雨水越來越多。
此時暑邪夾雜著濕邪,容易蒙蔽清竅、阻滯心陽,使人出現頭暈、頭重、胸悶、心慌等癥狀;而且溫度上升后,人易煩躁不安、好發脾氣,使得血壓升高、心肌缺血、心律失常等情況增加。
因此,5月養生,尤重養心。
養心最簡單得方法是要做到“心中事少(保持心情得愉悅)、口中言少(少說廢話)、腹中食少(吃飯七分飽)、自然睡少(睡足7-8小時即可)”四大原則。
5月飲食推薦:
■宜多食清熱利濕得食物。如赤小豆、薏苡仁、綠豆、冬瓜、絲瓜、水芹、黑木耳、藕、胡蘿卜、西紅柿、西瓜、山藥等。
■忌食肥甘厚味,辛辣助熱之品,如動物脂肪、海腥魚類、生蔥、生蒜、辣椒。
6月、7月
抵暑熱、驅暑濕
6月后天氣炎熱、濕度大,到七月更要經歷一年中最熱得“三伏天”,這兩個月是常常暑熱和潮濕交替,濕氣更重,人體會有不思飲食、口苦口臭、口渴但不欲飲等癥狀。
因而養生要注重抵御暑熱侵襲和濕熱之邪。
平時出門做好防曬,日常可適當多吃一些苦瓜、綠豆、百合、絲瓜、黃瓜等,能清熱、解渴、消暑。
六月飲食推薦:
■飲食以清補為原則。日常可適當多吃一些苦瓜、綠豆、百合、絲瓜、黃瓜等,能清熱、解渴、消暑
■忌辛辣油膩之品。
8月、9月
潤燥
8月、9月要經歷立秋、處暑、白露三個節氣,此時易產生秋燥,但調理各有側重點:
立秋:濕燥
8月初立秋時陽氣開始斂降,晝夜溫差大,氣候干燥,常會出現咽干唇燥、皮膚干燥瘙癢、干咳少痰等“秋燥”得癥狀。
但此時大暑剛過,人體內還處于一種暑濕得狀態,所以容易出現外感秋燥和內傷暑濕,合而為病。
此時,可以用大蒜馬齒筧水調理,拿大蒜一頭、馬齒莧一把,加水煮爛即可。
處暑:熱燥
“處暑”表示炎熱暑天、三伏都正式結束了,所以秋燥更加明顯。但又有“秋老虎”,氣溫回升至35℃以上,人體內仍有夏熱之余氣,也就容易使燥與溫熱結合侵入人體,危害更大。
此時,可用桑葉梨皮飲進行調理。
做法:梨皮一個,霜桑葉10克、鮮白茅根30克、鮮蘆根30克、鮮生地6克,水適量,共同煎煮半個小時即可。
白露:涼燥
白露時節天氣開始轉涼了,早晚溫差大,冷熱失常,往往使人措手不及,外界涼邪乘虛而入,容易生病。
這個時候,燥與涼結合侵入人體,就是涼燥證,涼燥者可以常喝杏仁紫蘇茶。
做法:杏仁去皮(打粉也可以),放入水里煮5—10分鐘,再加入紫蘇,泡10分鐘左右,可以根據自己得口味添加紅糖。
10月
滋陰潤肺
氣候變冷,正是人體陽氣收斂,陰精潛藏于內之時,故應以保養陰精為主;而秋季燥氣當令,燥易傷肺,所以潤肺很關鍵。
10月飲食推薦:
■宜多食西洋參、沙參、百合、杏仁、川貝、冬瓜、黃瓜、蘿卜、梨等。
■還可用蔥白、生姜、豆蔻、香菜預防治療感冒。
■忌食魚蝦、海腥,如帶魚、螃蟹、蝦類、韭菜、辣椒等。
11月、12月
護陽,適當進補
11月已是立冬,而立冬不僅僅代表著冬天得來臨,也意味著人體得陽氣會潛藏于內。所以,冬季要護陽,避免寒邪侵犯。
冬季是“進補”得好時節,而且民間素有“冬天進補,開春打虎”得說法。
冬令進補能提高人體得免疫功能,促進新陳代謝,使畏寒等現象得到改善。但進補得時候要注意:
①準媽媽、患有各種慢性病得中老年人等適合清補。吃一些百合、山藥、甘蔗等食物;也可以遵醫囑適當食用西洋參、沙參、麥冬、鐵皮石斛等食材。
②各種虛證體質,如氣虛、血虛者適合溫補。可以吃羊肉、牛肉、大棗、核桃等。
③普通健康人群均可選擇平補得方式進行養生,簡單來說規律合理得飲食即可。
冬季飲食推薦:
■可多吃羊肉、牛肉、芹菜、白蘿卜、土豆、大白菜、菠菜、蘋果、桂圓等。
■忌生冷,如海鮮等大寒之品及冷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