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人類起源的故事》:混血融合是人類演化史的主旋律
我們致敬《人類起源的故事》,它深入淺出地展示了當下古人類DNA研究的最新成果,找到現代人與其他早期智人的混血證據,并描繪出一幅數十萬年的人類起源、遷徙、演化和混合的宏大地圖。
采寫丨徐悅東
《人類起源的故事》
作者:(美)大衛·賴克
出版社:浙江人民出版社
譯者:葉凱雄/胡正飛
版本:2019年6月1日
作者簡介
大衛·賴克( David Reich)
大衛·賴克,哈佛大學醫學院遺傳學系教授,霍華德·休斯醫學研究所研究員。古人類DNA領域的世界級領跑者。2015年,大衛·賴克因率先通過大規模測序和分析遠古人類的基因組數據來揭示人類歷史,被《自然》雜志評為“年度十大人物”之一。大衛·賴克還曾獲榮獎金達百萬美元的“丹·大衛獎”、美國科學促進會的“紐科姆·克利夫蘭獎”、美國國家科學院的“分子生物學獎”等多項殊榮。
致敬辭
對人類起源問題的探究史,幾乎與人類文明發展史等長,由此誕生的宗教、神話、科學、考古構成蔚為大觀的人類起源故事。隨著對古人類DNA研究的突破,人類起源和演化史正在被重寫,《人類起源的故事》正是該領域的奠基之作,它通過對古人類DNA的研究考察探索世界各地區人群的演變史,并揭示出混血融合才是人類演化的主旋律。
我們致敬《人類起源的故事》,它深入淺出地展示了當下古人類DNA研究的最新成果,找到現代人與其他早期智人的混血證據,并描繪出一幅數十萬年的人類起源、遷徙、演化和混合的宏大地圖。我們致敬作者大衛·賴克,他以科學的實證和人文的情懷,破解了種族神話臆想的“純種”傳說,并直言不諱地批評了那些試圖將人群間差異“種族化”的謬論。
答謝辭
獲悉我的新書入選“2019新京報年度推薦榜”,我深感榮幸!
作為一名科學家,當我集中于古DNA研究時,很多人都建議我寫本書,都被我以科研工作忙為由給拒絕了。后來,我逐漸意識到,需要有一本書來幫助人們理解古DNA的科學發現,因為,報紙雜志上關于這個主題的文章已無法滿足大眾讀者的需要。
我的妻子尤金妮·賴克對我的寫作幫助很大。她幫我找到了一種基調,讓這本書變得通俗易懂。隨后,我用3年時間完成了這本書的寫作。有時,我在凌晨3點起床,這樣寫作就不容易被打擾。有時,我又會集中一段時間專心寫作。毫無疑問,寫作有時會分散我對科學的專注力,但也有好處,比如,它能幫我從宏觀角度看待什么是最重要的。
古DNA革命給我們上的最重要一課,就是當今世界上幾乎所有人都是混血兒。10萬年前,世界各地生活著多個古人類人群,他們并沒有全部滅絕,而是相互融合,并與我們的祖先融合。
最后,感謝各位書評專家的厚愛,謝謝!
這本書
“沒有人是‘純種’的”
新京報:你覺得《人類起源的故事》對于普通讀者來說意味著什么?
大衛·賴克:對我來說,古DNA研究最重要的發現是——今天的人類都是由不斷混血融合而成的,沒有人是“純種”的。我在書中不斷在強調這個結論。
在古DNA研究誕生之前,如今生活在歐洲、南亞、東亞、東非或其他地方的人們,都傾向于相信他們與他們幾萬年前的祖先一樣,生活在同一片土地上。一開始,人們希望能通過古DNA研究來證明他們這個信念,但是,古DNA研究發現,現代人都是由一波波遷徙浪潮所導致的混血融合而形成的。
因此,從人類演化的角度來看,非裔美國人和拉丁裔美國人在歷史上并不罕見。他們不過是人類演化史上最新由遷徙導致的混血群體。人類演化史的主旋律就是混血融合。
有些人會認為自己屬于某一個“純種”的種族。但是,他們僅需要回到五千年前,就會發現,他們所屬的群族的祖先,其實是由不同人群混血融合的群體——這包括中國的漢族,也包括歐洲人和南亞人。古DNA研究的成果告訴我們,我們都是互相聯系著的。
新京報:《人類起源的故事》在中國非常受歡迎,但有中國讀者發現,書里對東亞部分的描述較少。
大衛·賴克:在我寫這本書的時候,東亞那章是我寫起來最困難的一章。所以,我最后才動筆寫東亞那章。這是因為東亞地區是研究人員們收集到的古人類基因組和現代東亞人基因組最少的地區。
當然,現在一切都正在改變。我期待著未來能夠在東亞找到許多令人興奮的發現,這使我們能深入了解東亞人群的演變史。中國現在有了幾個出色的古DNA研究專家,并建立了實驗室——這其中包括我的學生付巧妹和王傳超。此外,在中國,許多地方妥善保存了數以千計的古人類殘骸。因此,我可以明確地表示,未來三年內,中國的古DNA研究的成果將會有爆炸性增長,這將改變我們對東亞人類演化史的認知。
這個人
“意外讓我成為一名遺傳學家”
新京報:你為何選擇成為一名遺傳學家?你的遺傳學研究一開始關注致病基因組,后來為何轉向古人類DNA的研究?
大衛·賴克:我成為一名遺傳學家是由于一個意外。我本科的學位是物理學。我還輔修了社會學。我當時覺得,我研究生會讀物理專業。
在本科畢業后,我得到了去牛津大學讀書的機會,并在牛津大學再讀了一次本科。這次我學的專業是生物化學。我沒有完成這個學位,但我在牛津大學的一個實驗室里獲得了一份工作,這個實驗室致力于通過基因來研究人類演化的歷史。一開始,我不過是想在那個實驗室里獲得一些短期的研究經驗——這樣可以讓我的簡歷更有競爭性。等到我回美國時,我可以用這份簡歷來申請醫學院。但是,那份工作對我來說特別不錯,工作內容還激發了我的興趣。因為那份工作結合了我對科學和人文的愛好。于是,我讀了這個方向的博士。
在我拿到博士學位后,我再去哈佛大學醫學院讀書。我在哈佛大學只讀了兩年,也沒有完成學位。但我獲得了在哈佛大學一個實驗室里工作的機會,我用我在牛津大學學到的技術,去尋找致病基因組。2003年,在我獲得了一些研究成果后,我開始在哈佛大學的遺傳學系教書。因此,一開始我的研究領域是致病基因組。到2007年,我的研究領域才有機會越來越轉向人類演化史,也就是我今天研究的領域。
這一年
希望能連接科學與大眾
新京報:《人類起源的故事》在你的生命中扮演著什么樣的角色?你如何看待它所得到的褒獎?
大衛·賴克:對我來說,寫這本書是一個奇特的體驗。因為很少有科學家會寫這樣的著作。在學術體制里,我們并不會因寫這樣的書而受到鼓勵。
然而,我覺得這本書對我來說很重要。因為它集合了我在古DNA領域的所有發現。其實,許多非專業人士都想知道,我這些發現的意義何在。古DNA研究的發現,挑戰了人類在人類學、語言學、社會學、考古學和歷史學上很多習以為常的理論——但是這些學科的學者們,很難去評判一位古DNA研究專家所寫論文的質量,因為我們所寫的科學論文的細節、術語太多。而對古DNA研究的新聞報道又太過于簡單了。所以,我們需要這樣一本書,既能保證知識上的嚴謹,又深入淺出。我也感覺到大眾對古DNA研究的發現會感興趣,所以我寫了這本書,并希望這本書能成為科學界和大眾之間的橋梁。
采寫丨徐悅東
編輯丨安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