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安檢,后看病”,這不是對患者、家屬過度設防,而是正視現實醫患關系的緊張,回應醫護人員關于自身安危的關切。更安全的醫院,對所有人都好。
患者想看病,必須先過安檢。日前,南寧市第二人民醫院安檢通道已正式投入使用,切實將安保工作做在最前站,確保醫務人員及患者安全。1月6日,該醫院試運行安檢,查獲各類刀具10多把,其中還包括1把管制刀具。(1月9日澎湃新聞)
有關“醫院安檢”的呼吁早已有之,近來發生數起惡性案件之后,相關安排無疑正在加速推進。在南寧二醫院,“先安檢,后看病”制度已正式落地推行。理論上,此舉有望過濾掉刀具等危險物品,給醫院職工創造一個更安全的工作環境。可以預見,醫護人員勢必是很歡迎這一變化的。只不過,患者和家屬等,或許還需要一段時間去消化和適應。
事實上,就算不是“慘案”后痛定思痛的應激反應,給醫院配置安檢,本身也是合乎邏輯的。首先,醫院本身就是人流密集區,唯有嚴格的安保措施,才能降低安全隱患;再者,醫院客觀上也是絕望、對立、厭世等不良情緒高發的場所,相對更容易爆發矛盾沖突……盡管我們說,沒收刀具并不能徹底杜絕傷醫事件,但是其確實能夠減少“致命傷”的產生,降低傷害程度,避免極端后果。
“拳腳相向”是暴力傷醫,“持刀刺砍”也是暴力傷醫。“安檢門”絕不會讓“傷醫”事件消失,它只是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傷醫”的烈度。梳理過往案例我們會發現,許多“傷醫”案件實則都是“沖動犯罪”,某些行兇者就是直接提刀沖進醫生辦公室的。今后,若是醫院多加一道安檢環節,類似悲劇的發生概率勢必將大大降低。
的確,安檢等技術性防范手段,沒有化解醫患之間的根本矛盾,沒有從源頭改變“醫鬧”“傷醫”滋生的土壤。可即便如此,我們還是應該肯定其價值。梳理過往案例可以發現,“暴力傷醫”案,絕大部分就是發生在醫院的,并且多屬于激情作案。犯罪心理相對簡單、犯罪模式相對固定,這些都給有針對性的預防提供了啟發。而安檢門,正是“對癥下藥”的最合適方案。
“先安檢,后看病”,這不是對患者、家屬過度設防,而是正視現實醫患關系的緊張,回應醫護人員關于自身安危的關切。更安全的醫院,對所有人都好。相比于診療方式的優化、醫保支付政策的健全、糾紛調解機制的完善,安裝一道“安檢門”是最容易的——這雖是治標不治本,但還是確有其效的。而需要警惕的是,在醫院強化安保之后,“醫患沖突”是否會發生場景轉移和形式轉化?( 特約評論員然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