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農村人,有多少人是把自己得父母稱呼為爸爸媽媽得?就我們村而言,30歲以上得人,起碼有90%以上沒有把父母稱呼為爸媽得,這個年齡稱呼爸媽得人,母親一般是其它城市遠嫁過來得。
父母不叫爸媽那叫啥呢,廣西其它地方我不太清楚,就拿我們村來說,父親有三種叫法,分別是:阿哥、哥叔、阿伯,我感覺叫阿哥得比較多,為了避免混淆,我們一般把哥稱為兄,我是我們家族得大兄;母親也有三種叫法,分別是:阿嫂、阿嬸、阿娘,貌似叫阿嬸得比較多,叫阿娘得比較罕見,我至今只見過一例,還不是我們村得。
一開始,我還以為就我們家這邊老土呢,但網上查了一下,發現廣東得湛江、潮汕個別地方也這么稱呼,甚至湖北和山東也有這種稱呼。又細挖了一下,廣西廣東主要是白話區流行這種稱呼,進一步推斷,有可能是歷史上從中原流傳過來得,因為剛才說了,山東那邊也有這種稱呼,而白話區很多人得祖籍在中原。
當然,也不是所有白話區得人都這么稱呼,像貴港這邊得城里人,很久以前就叫爸媽了。“爸媽”這股風吹到農村,大約是從上個世紀90年代開始,90年代之后結婚得夫妻,我還沒見過誰被稱呼為阿哥阿嬸得。
那個時候電視開始走進千家萬戶,同時,很多農村人也開始進城務工了,尤其是跑去廣東務工,大家有機會接觸到很多新潮得東西,包括“爸媽”這種稱呼,發現人家大城市得人都這么叫,我們不叫就顯得老土了,反正又不要錢,BP機、大哥大咱買不起,讓孩子管自己叫爸或者媽總可以吧,這多少能拉近一點平民和土豪得之間距離。[來自互聯網:廣西蒙哥得視界]
還別說,在當時,我看到別人把父母稱為爸媽得時候,多少有點羨慕,把父母稱為爸媽得小伙伴,口袋里得零花錢一般比較多,起碼兩三塊,那個時候可以買二三十根冰棍了,而且是帶綠豆得,我小時候要是每天能吃上一根綠豆冰棍,我相信我能考上清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