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包頭1月15日電 題:扎根鄉村扶貧6年于樹杰讓自己變為“農民”
中新網記者李愛平
55歲的于樹杰踩著積雪嘎吱嘎吱走在內蒙古自治區包頭市固陽縣壕口村的小路上,折一小彎兒,進院、推門,看望患有類風濕性關節炎的64歲村民劉樹葉。
于樹杰是該村的“第一書記”,也是中國二冶直屬項目部綜合部部長。
6年前,于樹杰來到壕口村開展扶貧工作,開始與劉樹葉等村民打交道。6年時間,他讓這個內蒙古自治區級貧困村成功“摘帽”。
“那時候,劉樹葉身體健康,后來發現她患有類風濕性關節炎后,就為她申請了低保戶,確保一家人渡過難關。”于樹杰說,“6年下來,我發現自己已經與當地村民融為一體,自己也變成了‘農民’。”
劉樹葉談起于樹杰直言道:“跟親人一個樣,為我們解決住房,搞養殖、種植業。”
已經喬遷新居的劉樹葉說:“跟幾年前所住的土房相比,現在住著40多平方米的磚瓦房,鋪著木地板、看著液晶彩電,過年的肉面糖茶都全了。日子越來越好了。”
于樹杰來做“第一書記”的6年,也是當地村民生產生活發生巨變的6年。
當地村民趙有福說:“現在全村都有水澆地了,通過發展種植業、養殖業,大家普遍不缺錢了。”
趙有福是當地出了名的孝子,他在這6年中不僅通過政府資助蓋起新房,還為年邁的母親在屋里安上了抽水馬桶、熱水器。
“(他)一點架子都沒有,幾年下來,我們都叫他老于,感覺和我們是一家人。”趙有福說道。
作為村民眼中的“自己人”,于樹杰最近還在為村民文成香的個人問題進行“思考”。
今年60歲的文成香一直未婚。此前在包頭市打工為生的他,因年齡原因于2019年回鄉種地。
“人老了,沒個伴兒不行。我給文成香下的新年任務是結束孤單。”于樹杰說,“村里每個人的情況,都在我的心里記著呢。”
當過空軍雷達兵的于樹杰有著軍人的毅力和韌勁,從到村那年開始,他就立下“軍令狀”,壕口村何時不脫貧,他就何時不回城。
如今,當地所有村民均已脫貧,以前村民年人均收入只有2000元,現在許多村民的年人均收入都達到了萬元以上,甚至更多,于樹杰也到了該回城的時刻,但他說:“再等等,想鞏固鞏固‘成績’。”
于樹杰擔心,“第一書記”離開了,村里的情況運作起來有難度。因此,現在就要做好培養新人、交接工作的準備。
6年的付出,于樹杰得到了回報,他曾獲“包頭市扶貧先進個人”榮譽,并于近期獲得了中國二冶集團“優秀共產黨員”稱號。
“這6年來,我扎根鄉村,覺得做村民眼中的‘農民’挺值。”腳下的積雪依然嘎吱嘎吱作響,于樹杰一邊對記者說,一邊走向下一個村民家。(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