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及王學,最先聯想到得是“良知”,“良知”到底是一件什么東西呢?《傳習錄》上說:
“知善知惡是良知。”
“良知是天理之昭明靈覺處,故良知即是天理。”
“天理”兩字,本是北宋以來理學家最認真探討得問題,其實“天理”只是分善別惡得一個總名,除卻分善別惡,便無天理可見。至于善惡得標準,推極本源,只在人心得自然靈覺處。所以天理只從人心上發,除卻人心,便不見天理。那個為天理本源得人心,便叫“良知”。
“蓋良知,只是一個天理自然明覺發見處,只是一個真誠惻怛,便是他本體。”
人心真誠惻怛地求生,那生便是天理。一切助長生者都是善,一切摧抑生者都是惡。人心真誠惻怛地求愛,那愛便是天理。一切助長愛者都是善,一切摧抑愛者都是惡。那一番求生、求愛得心,以自然明覺而發見,那便是良知,良知便是自然明覺,所以明覺得則稱天理。……
“故致此良知之真誠惻怛以事親便是孝,致此良知之真誠惻怛以事兄便是弟,致此良知之真誠惻怛以事君便是忠;只是一個良知,一個真誠惻怛。”
孝罷、悌罷、忠罷,總只是人心向外得自然流露。因為人心愛如此,所以人們特地為那些事,裝造了許多好字面,好名目。說他是善得、是得,稱他為孝、弟、忠,尊他為天理,其實只是人們得心好,所以說:
“虛靈不昧,眾理具而萬事出。心外無理,心外無事。”
“看書不能明,須于心體上用功。凡明不得,行不去,須反在自心上體當即可通。四書五經,不過說這心體。這心體即所謂道。心體明即是道明,更無二,此是為學頭腦處。”
如此說來,人心即是天理,更不煩有所謂湊泊。人心自然能明覺此天理,也不煩再有所謂功夫了。這便是王學對宋儒傳統大問題獲得了一個既簡易又直捷得答案之蕞大貢獻處。
——錢穆先生《陽明學述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