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爬、鱷魚爬、猩猩爬……近段時間,打開社交平臺可以看到不少模仿動物爬行得視頻,公園里、健身房也出現了“爬行養生一族”。“現在流行爬行養生”話題則以近千萬得搜索量沖上了熱搜榜。那么,爬行養生究竟怎么爬?是否對強筋健骨有益?近日,感謝對此做了一番調查。
貓爬毛毛蟲爬螃蟹爬
感受“來自遠古得召喚”
日前,在社交平臺上,眾網友紛紛分享了自己嘗試各種爬行得視頻,好不熱鬧。早已習慣直立行走得人們怎么就開始加入爬行隊伍了?
感謝看到一網友分享了一組半夜睡不著起來爬行得體驗,她在自家客廳和臥室間先后嘗試了貓爬、猴跳、大猩猩爬、毛毛蟲爬、螃蟹爬等動作,自稱四肢和腰背力量都用到了,“感覺身體得到了放松”。
該視頻得評論超過了2000條,網友們議論紛紛:“我也試了,爬完之后腰椎感覺比較舒服”“看上去學大猩猩爬比較帶勁”“這是原始野性得呼喚”……
一名“90后”網友也分享了自己得爬行感受。她說,長期伏案工作,此前確診脊柱側彎,近日嘗試每天手掌和腳掌著地爬行5分鐘,“感覺腰椎不那么酸痛了,睡眠質量有所提高”。她還建議“爬友們”在爬行時肩膀放松下沉,頭往上抬,可以戴手套保護手掌。
感謝發現,在視頻網站有許多網友分享了自己在健身房、公園等場所得爬行體驗,還延伸出老虎潛行、蝎子擺尾、螃蟹爬行、鴨子走路等仿生爬行方式。
此前有已更新報道,廣州一名九旬老伯自幼酷愛體育,年近七旬時因運動損傷脊椎發生嚴重病變,在恢復性治療過程中發明了“龜蛇爬行”運動,取得良好療效后帶著一群老人在公園組團模仿龜蛇爬行。仿“龜蛇爬行”是在手足爬得基礎上,模擬烏擺頭、蛇扭身,以鍛煉筋骨。
對于這種被稱為“來自遠古得召喚”得運動,網友們調侃之余也想嘗鮮體驗,但也有網友產生疑問,這樣得鍛煉方式真得科學、有效么?
有市民嘗試跪爬和貓爬
可適當緩解慢性腰痛
“曾聽我得幾位腰痛、頸椎病患者自行嘗試爬行鍛煉。”泉州市正骨醫院疼痛微針科主任林思雄介紹,此前有患者嘗試爬行,練習姿勢是頭向上抬,五指分開,雙手和雙膝碰地,雙臂和雙膝與肩同寬,為嬰兒跪爬式。還有一種姿勢是雙手和雙足撐直碰地,腳前掌著地,膝微屈,屬于貓爬式。
林思雄稱,網上流行得“養生爬行”所仿動物各有不同,動作也因人而異,其靈感或源自“五禽戲”。據悉,從中醫角度來看,爬行運動早時出現在東漢名醫華佗創編得五禽戲得虎戲和鹿戲中。華佗根據古代引導吐納之術,對一些動物行走進行一段時間得觀察,其中包括虎、鹿和鳥等,根據這些動物得動作編出養生作用得動作。
“有些腰椎病患者、膝關節炎病人痛得走不動時,會嘗試爬行,這樣負重小,可以讓身體動起來。部分患者感覺此舉對病痛有一定改善。”林思雄指出,相對于站立行走,爬行屬于水平運動,長期垂直運動易受到重力作用,對于長期久坐人士,爬行可以緩解、改善脊椎得異常受力情況。練習爬行得過程中,主要靠腹部和四肢肌肉力量,將全身重量分散到四肢,相對來說椎間盤和膝關節得負荷就比較小,因此,適當做爬行鍛煉,對腰椎勞損、頸椎痛等病癥有一定改善作用。
高血壓貧血者謹慎體驗
做好防護不盲目跟風
林思雄介紹,爬行養生得動作并非人人適用,特別是有高血壓、心腦血管疾病得老年人,若長時間低頭,運動不當可能導致血栓,誘發腦卒中等心血管疾病。而低血壓、貧血、眼部疾病患者訓練時動作幅度不要太大,速度不能過快,否則容易大腦缺氧,出現頭暈、供血不足等問題。
林思雄提醒,嘗試該類動作時,肩肘部位負擔較重,對于患有肩周炎、網球肘得患者,可能加重關節磨損。他建議,對于爬行鍛煉不盲目跟風,要先對病情明確診斷,再選擇適合個人得運動康復項目。訓練時也要因地制宜,佩戴加厚得手套、護膝等保護手腳、膝關節等部位,避免皮膚劃傷磕碰,注意循序漸進。
此外,對于椎間盤突出患者來說,推薦根據個人喜好嘗試游泳、慢跑、踩健身車等有氧運動。跳躍性強得運動如打籃球、打羽毛球以及快跑會讓椎間盤持續受力,對患者不僅起不到鍛煉效果,還可能加重病情,要謹慎選擇。
感謝作者分享:許奕梅
近日: 東南早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