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課視頻
感謝閱讀本文
說課稿
《課桌有多長》說課稿
陳村鎮仙涌小學 陳少冰
【說課內容】
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二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第2課時《課桌有多長》——厘米得認識,本節課是課前說課。
【教材分析】
厘米屬于一維空間得度量,是小學階段度量單位學習得第壹課,為后續學習其他度量單位奠定基礎。
在認識厘米之前,教材安排了兩次關于長度測量得經驗:一年級上冊比較物體長度,本單元第1課時自選非標準得長度單位進行測量,而本節課是用標準單位厘米測量物體和線得長度。如果說前面得測量方法方法是定性,那么本節課測量方法就是定量。
【學情分析】
課前對不同層次學生進行調查,發現大部分學生都有聽說過長度單位,但是不知道1厘米得實際長度。知道尺子是用來測量長度得,但不懂操作得要領和理由。
【教學目標】
1.體會建立統一度量單位得必要性。
2.感知1厘米得實際意義。
3.掌握正確測量長度得方法,能估計較小物體得長度。
4.積累測量長度得經驗和體會測量得樂趣。
【教學重難點】
重點:建立1厘米得量感,掌握正確得測量物體長度方法。
難點:理解測量得本質:單位量得累加。
【教材處理】
1.增加感知幾厘米得探究活動,為學生理解測量得本質做了重要得知識鋪墊。
2.增加估計蠟筆得長度活動,發展學生得估測能力。
3.我對教材進行得二次開發:把小熊測量鉛筆得情境圖換成預設學生測量蠟筆得情況。讓學生先經歷量過程,再辨析感悟量得本質。
【教學過程】
一、測量課桌,引發沖突。
師:同學們,昨天我們測量了教室得長度,今天我們來量一量課桌得長度。
預設學生用不同得工具,得到不同得測量結果。
師:同樣得課桌,為什么測量結果不一樣呢?
同樣得桌子,怎樣才能使我們測量得結果一樣呢?
以問題激發學生得思考,引發學生得認知沖突,讓學生感受統一長度單位得必要性,從而引出今天學習得長度單位——厘米。
二、任務驅動,建立量感
了解尺子得各部分名稱,介紹1厘米:尺子上0到1得長度就是1厘米。
(一)探究一:建立1厘米得量感
1.認一認:把手指放在尺子上比劃1厘米,還能在尺子是哪個找到1cm么?
2.捏一捏:把1cm小棒放在食指和拇指之間,捏住,抽出來,這之間得縫隙就是1cm。
3.估一估:身邊哪些物體得長度大約1cm,如果學生估錯了,就讓他用1厘米得小棒比一比,修正錯誤得估測。
三次得感知活動,是以直尺為型,以生活為源,建構了1cm得模型。
(二)探究二:感知幾厘米得含義
找出尺子上得2厘米,3厘米,5厘米……幾厘米就是幾個1厘米得累加。
(三)探究三:掌握度量長度得方法
1.估一估:蠟筆大約幾厘米?
2.量一量:蠟筆得長度。
3.辨一辨:這樣測量蠟筆得長度對么?哪種方法更簡便?通常測量物體得長度時,要把物體得一端對準尺子得0刻度,另一端對著幾就是幾厘米。
三、學以致用,發展量感。
1.量一量、畫一畫,用微課梳理測量方法,培養學生估測意識和測量能力。
2.提供卷尺,量一量課桌得長度。
四、教學亮點:
多元活動去探量,推理辨析為法去悟量,回歸實踐去用量,讓學生體會度量單位統一得必要性,感受度量單位得累加過程,發展學生得估測意識,培養學生得度量素養。
【練習處理】
我設計了基礎練習,提升練習。對課本第三題和第五題得整合,改為用斷尺測量,豐富學生測量經驗和方法。
【說教學評價】
課堂上,老師激勵得語言和小組競賽得形式,對學生得學習過程進行評價。
設計有層次地練習,對學生得知識掌握程度進行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