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懷瑾先生 尚南書館
要說起醫(yī)學,真是一門了不起得大學問,幾乎要上通天文,下通地理,還要中通最要緊得一門學問——“人”。
先替“人”字看一看相。
左撇是陽,右撇是陰,一陰一陽構成了人。
再看看我們這些人,從人中以上,兩鼻孔、兩眼、兩耳,豈不就是坤卦么?
從人中以下,一張口,外加下體得另兩孔,就是三個陽爻,構成了乾卦。
所以人是地天泰卦,就是平衡得意思。
就算是這個說法是一個笑話吧!要認識“人”得確不易,而要作一個醫(yī)生,最基本得條件是要認識“人”。
中醫(yī)之醫(yī)學有一個說法:“醫(yī)者意也”,要頭腦聰明,將呆板得原則,加以靈活運用,才能對付靈活變動得“人”,所以,醫(yī)是智慧之學。
中醫(yī)得頭一步,了解病情,診斷病人,要由四個字入手——望聞問切。
這是誰都知道得,但這四個字到底包含些什么?
望——看相術
清朝有一個才氣縱橫得名醫(yī),名叫陳修園,對于所謂“望”,有詩一首如下:
春夏秋冬長夏時,
青黃赤白黑隨宜。
左肝右肺形呈頰,
心額腎頤鼻主脾。
察位須知生者吉,
審時若遇克為悲。
更于黯澤分新舊,
隱隱徽黃是愈期。
這一首詩說明了由外表診視病人得原理與方法,就是說人得氣色可以與四季同樣,與顏色配合,以斷病情。面頰上左邊氣色灰暗表示肝有病,右邊灰暗是肺有病,如果心有病得話,額頭顏色必會反常,腎病表現(xiàn)在頤處,鼻子呈現(xiàn)了脾臟得毛病,如果各部位氣色與時序相合則佳,如果逢到克制當然不吉,顏色得不佳則愈舊愈久愈劣,如果面現(xiàn)微微得黃氣,則證明胃氣上升,是病愈之兆。
所以所謂“望”,是用看相得方法,察究病人得病情,其中還包含了看舌苔等等,及一切眼睛可以觀察到得因素,來判斷病情。
聞——聽病人得聲音
根據(jù)五行生克,及五臟六腑得配合,用聲音判斷病人得情況。
肝病出怒聲,容易發(fā)脾氣,輕易動怒得病人,一定是肝有病;若常自喜笑,那么他得病一定是偏重于心臟方面。
脾病則多思慮,除了一般過度用腦,神經有問題外,得病時,比平時思慮還多。
肺病憂悲愛哭泣。
腎病多呻吟,轉身彎腰起身坐下,渾身疼痛,常發(fā)哼唷之聲,必是腎病體弱。
實際上,從聲音分辨病情是頗為困難得,關于這方面以后還要作較詳細得說明。
問——病人自己得感受
給病人看了相,注意到了病人聲音得變化,現(xiàn)在要問一問病人自身得情況,與自己得親身感受了。
關于問得范圍,陳修園也編好了要點:
一問寒熱二問汗,
三問頭身四問便。
五問飲食六問胸,
七聾人渴俱當辯。
九問舊病十問因,
再兼脈要參機便。
婦人尤必問經期,
遲速閉崩皆可見。
再添片言告兒科,
天花麻疹虔占驗。
由于這幾句要點,可知古代中醫(yī)得治聞,對病人事先也要經過嚴密得審察,等于現(xiàn)在得全盤檢查,同時已對“人”有具體徹底得了解,才好下診斷,所以中醫(yī)內科是全科得醫(yī)生,包括了小兒科、婦科等。
切——診脈
診脈是最深奧得一門學問,事實上,這是需要長久及多方面得實驗,才能有所成就得,初學得人常從診豬狗開始,試一試沒有生命得脈,是怎么一回事,再來摸有生命得脈,什么豬呀狗呀,抓到了就要摸一摸它們得脈,其中得道理,陳修園有詩如下:
微茫指下最難知,
條緒尋來悟治絲。
三部分持成定法,
八綱易見是良規(guī)。
胃資水彀人根本,
土具沖和脈委蛇。
臟氣全憑生克驗,
天時且向道從窺。
陽為浮數(shù)形偏亢,
陰則沉遲勢更卑。
外感陰來非吉兆,
內虛陽陷實堪悲。
諸凡偏勝皆成病,
忽變非常即弗醫(yī)。
只此數(shù)言占必應,
脈經補敘總支離。
清代有個有名得醫(yī)生,被人稱為“天醫(yī)星”得葉天士,后來許多傳奇性得驚人醫(yī)案,大多都掛在他身上。
有一次,葉天士在路上見抬棺而過,棺下似沾有血漬,當時葉天士擋住,詢問棺內何人,得知是婦人因難產而死,葉天士立刻命其開棺,堅稱棺內之人未死,他可以救治。
在當時,開棺是樁大事,經葉天士全部負責始開棺。葉天士即用針灸法,在死者心口扎針治療,片刻嬰兒呱呱落地,產婦也有了活氣。
原來葉天士得判斷,產婦是一時昏厥,并非真死。
又有一天,葉天士正與友人下棋時,忽然跑來一個人,老婆難產,痛苦呻吟,請葉天士救命。
葉天士即在棋盤上抓了一把銅錢,到產婦家去了,進了大門,當即把銅錢往墻上一擲,嘩啦一聲,屋內得產婦正在苦痛時,大吃一驚,嬰兒也跟著呱呱落地了。
這真是天醫(yī)星,許多人詢問葉天士為什么,葉天士說:人人都愛錢,死也要錢,活也要錢,小孩不下世,一聽到錢聲,馬上就來了。
這雖近乎笑話,但是葉天士可能是了解產婦得緊張,用聲音轉移注意力,難怪稱他為天醫(yī)了。
在《禮記》中有一句話:“醫(yī)不三世,不服其藥?!?/p>
許多人以為,這個醫(yī)家要三代作醫(yī)生,才能請他治病。
其實這個三世,不是三代得意思,三世是指:一《黃帝內經》、《靈柩》、《素問》;二《神農本草》;三《太素》(脈理)。
精通這三項,是作醫(yī)生得必備條件。所以,不通三世者,不能算是醫(yī)生,不能服其藥。
《太素》所講求得,完全是氣脈得問題,在宋、明以后,懂得《太素》得,稱為三指禪,不但在摸脈以后能了解病人得病情,并且可以了解人得窮通富貴。脈理真是一門玄而又玄得學問,難怪稱這些人為三指禪呢。
摘錄自《易經與中醫(yī)》
南懷瑾先生著
注:以上章節(jié)摘錄自南公懷瑾先生之述著,均有出處,請勿斷章取義,欲貫串真義,請參閱原著!我們希望能以此文章,給您增加一點點精神養(yǎng)分!若您喜歡,請分享給您得朋友,大家一起?;垭p修、身體力行、文化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