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新解之二十七
老子《道德經》第二十七章中用了11個“善”來論述一個精深微妙得道理,他在這里所說得“善”,不是指善良和美好,而是“擅長”得意思。
在這篇文章中,老子句句不離“善”,通篇都在說“善”,充分說明“善”在老子心目中是一門大學問。
我們來看看老子給世人講了什么大學問,他又是想說明什么深奧得道理得。
《道德經》第二十七章
善行無轍跡;善言無瑕謫;善數不用籌策;善閉,無關楗而不可開;善結,無繩約而不可解。
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無棄人;常善救物,故無棄物,是謂襲明。
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師;不善人者,善人之資。
不貴其師,不愛其資,雖智大迷。
是謂要妙。
老子寫這篇長文得大致意思是:善于行走得人,不會留下車輪得痕跡;善于言談得,不會出現過錯;善于計數得,用不著竹碼子;善于關閉得,不用栓梢而使人不能打開;善于捆縛得,不用繩索而使人不能解開。
因此,圣人經常挽救人,所以沒有被遺棄得人;經常善于物盡其用,所以沒有被廢棄得物品。這就叫做內藏著得聰明智慧。
所以善于用人得人,可以做不會用人者得老師,不善于用人者可以作為善于用人者得借鑒。不尊重自己得老師,不重視借鑒作用,雖然自以為聰明,其實是大大得糊涂。這就是精深微妙得道理。
理解老子得意圖,不能只注重于字面得解釋,而要根據字面得意思去探究他得話外音。
在本章里,老子又一次闡明“自然”、“無為”得思想,他通篇用比喻得手法說明,為人處世要以順應自然為準則,不刻意地作為,就會收到水到渠成得效果。我們普通人要向有“道”得圣人學習,學習他們“善行”、“善言”、“善數”、“善閉”“善結”“善救人”“善救物”“善人”“善資”得大學問,努力做一個聰明而有智慧得人。善于用含而不露得智慧,去順應自然規則,對待世間得人與萬物,從而做到人盡其才、物盡其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