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喜歡在吃飯的時候看各種美食紀錄片,拍攝導演的手法確實厲害,讓我們看著冒著熱氣亮晶剔透的蝦餃、滿富膠原蛋白Q彈滑爽的五花肉,熱拉火爆滋滋冒油的燒烤,哇,隔著電視屏幕就讓我們覺得一個字“香”!突然我意識到,這種對于食物好吃的評價到底是來自于嘴巴對食物本身的體驗,還是來自于一種名為“好吃”的感受?
相信大家都聽過,辣不是一種味道,而是一種感覺。首先來解釋下什么是味覺,味覺是通過舌頭(味覺感受器)產生味蕾感知,通過神經末梢將這種感知傳達到大腦,這個過程就是味覺的產生。而之所以說辣不是味道,是因為“辣”其實是一種燒灼感,是辣椒對口腔黏膜的一種刺激,屬于痛覺,主要由體內、外傷害性刺激引起的一種主觀感覺。
那么“好吃”是什么?如果是味覺的話,為什么人在感冒或者生病的時候,明明是美食吃到嘴里卻會“食之無味”,為什么有的人覺得大肥肉香,有些卻不能接受。有研究表明,影響食物口感的因素很多,除了食物本身的材質和味道之外,食物的口味還受很多環境因素影響,比如由于海拔、氣壓影響,人們普遍覺得“飛機餐”很難吃。
說到這里大家覺得“好吃”到底是由“嘴巴”決定還是“腦袋”決定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