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家造房,木匠的活并不多,無非是做幾付門窗框架,加上椽子和五根(或七根)房梁,木匠活就完了大半,不得不說的重要儀式是拋梁。
拋梁是整個建房工程的中心和重點,說明房子整體結構基本完工,只需粉刷和裝修門窗了。選好吉日時辰,以木匠作頭為主,瓦匠作頭為輔,將屋頂上的一根正梁安置到屋脊正中位置,俗稱“豎正梁”,這種儀式感是每一個屋主人最為看重的,是這戶人家日后家業興旺的象征,所以顯得十分隆重。拋梁要唱拋梁歌,兩位作頭師傅在正梁上系好“發?袋”,便急不可待地伸手從“發綠袋”里摸出香煙和紅包裝入口袋,這是對兩位作頭師傅的謝意。然后將糖果、花生、瓜子、定勝糕之類拋向四周,下面看的人一片喊搶之聲,越熱鬧越好,屋主人心里就越開心。各地的拋梁歌大同小異,都是一節引歌,然后分東西南北中唱一段,向下拋出一把糖果瓜子之類。
腳踏金梯步步高,
鳳凰飛來采蟠桃。
蟠桃本是鳳凰采,
王母娘娘把桃栽。
……
蘇南的河陽山歌這樣唱道:
拋梁拋到東,
方丈蓬萊八仙中。
笑看扶桑迢萬里,
金雞一唱滿地紅。
……
三聲炮仗唱高升,
梧桐樹上鳳凰聲。
財源地上金雞鳴,
四季平安福降臨。
一曲拋梁歌唱罷,“發?袋”里所置物品正好拋完,待下面放過高升(炮仗),兩位作頭師傅穩準安妥正梁,隆重的拋梁儀式宣告結束。
真正體現木匠師傅水平和精細程度的活計是做家具,桌子、椅子、板凳、沙發、片子床、大衣柜、五斗櫥、房里臺(相當于床頭柜,但要大略為大些)、修妝臺,等等等等,不一而足。那時候的木匠不同于今,很少用鐵釘和膠水,所有木器家具全靠卯榫結構固定。木匠做家具也沒有現成的板材,全是主人家從木材市場購來的原木或在河里浸泡多年脫盡了樹皮的雜樹,要用大鋸子鋸成不同厚度的板材,需要化費相當大的力氣。有句話叫“年輕木匠老郞中”,說的就是木工是個力氣活。
開好大料,再用小鋸子鋸成小料,才可以開始精細制作,最終完成一件家具。農村人家嫁女要有陪嫁,陪嫁多少全憑家庭實力而定,家庭殷實人家,幾乎除了床和房里臺外,所有家具一應俱全,木匠自然最愿意在這種人家干活。真正體現一個木匠能力和水平的活兒,是一人一天獨自完成一張八仙桌。
從開好片的材料彈線、鋸、砍、刨、鑿、拼裝,一氣呵成,嚴絲合縫,不是手藝到家且年富力強的年輕木匠勢難得心應手圓滿完成,多數情況下都是由幾位木匠通力合作而成。木匠作頭同樣會同時承接幾戶人家的活計,作頭師傅不會固定在一戶人家干活,有的人家如果遇上個別出工不出力的木匠,嘴上工夫了得,干活磨蹭,既費工時又費酒飯,主人嘴上不說心里冒煙,改天早上到茶館(匠人接活的場所之一)向作頭師傅告狀,作頭師傅便把出工不出力的木匠教訓幾句,將他調換到另一戶人家去干活,免傷和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