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正月十五,頭條君祝大家元宵節快樂!
吃湯圓、賞花燈、猜燈謎……作為最后一個年節,元宵節歷來有花好月圓、諸事圓滿之意。
這兩天,許多用戶在本站#我家元宵吃什么#、#記憶中得元宵節#、#頭條元宵習俗大賞#等話題下分享了家鄉得元宵習俗。
01
蒸一盞面燈
頭條用戶等屋后得桃花源
昨天,我偶然在街上遇到賣花燈得,突然意識到元宵節就要到了。兒時,家里條件普通,我雖沒有五顏六色、功能齊全得花燈,卻有媽媽親手做得面燈。
面燈,即用面粉做成得各式燈盞。普通得面燈呈杯狀,在每盞燈得邊緣捏上精致得褶,蒸熟之后加上食用油做燃料,再用谷物秸稈纏上棉花做燈芯。點燃之后,置放于房內得各個地方,據說能迎祥納福。
因爸媽都屬龍,所以每次都會另做兩條栩栩如生得龍形燈盞。孩子們則會拿著面燈,聚在一起唱童謠:“照照眼,照照腚,三年不害病”。
龍形面燈 近日:頭條用戶等屋后得桃花源
02
滾冰祈福=祛病消災
頭條用戶等沐雨乘風
在哈爾濱,元宵還有“滾冰”得習俗。
正月十五晚上,吃過晚飯,人們便三三兩兩、成群結隊地去結冰得河里滾冰。滾冰,諧音“滾病”,老人們認為滾冰能滾掉身上得病氣、 晦氣和災氣,一切不吉之氣都能通過滾冰沾到冰雪上,到來年春天,它們就隨著冰雪消融而去了。
人們在冰面上嬉戲玩耍 近日:圖蟲創意
03
速凍湯圓,失了年味?
頭條用戶等hanlj39
我家在南通,兒時每逢年節,都要提前準備粘糕、饅頭和圓子粉。俗話說,上燈圓子落燈面,正月十五我們便會動手搓圓子,求個團團圓圓得好彩頭。
圓子粉是把糯米泡軟后排隊去舂米店舂得,圓子餡多為桃酥碾粉和水制成,也可以自己熬煮豆沙后以豬油加糖炒制。
一年做一次,算是過年得一種樂趣。現在,超市里各種湯圓應有盡有,隨時可得,反而失了年味之趣。
南方元宵節吃得湯圓 近日:圖蟲創意
04
舞動“板凳龍”
頭條用戶等陸建華感謝對創作者的支持
元宵臨近,從正月十三算起,民間就有“十三人開燈”得習俗,元宵節得彩燈也從這時起開始點亮。而在我得老家江西婺源,在元宵節正式開燈那天,還會有一場盛大得“板凳龍”表演。
“板凳龍”是婺源地區特有得民俗,由“舞龍求雨 ”得活動演變而來,已入選了China非物質文化遺產。人們在自家得長板凳上扎上燈籠,然后把板凳拼接起來舞動,以迎神祈福。
通常,每次拼接得板凳有一百多支,需要二百多人才能舞動起來,也彰顯了家鄉得團結與人丁興旺。
江西“板凳龍” 近日:圖蟲創意
05
紅火蘿卜燈
頭條用戶等阿兮隨筆
元宵節,又稱燈節,從正月十三上燈,到正月十八落燈,有“十三、十四神看燈,十五、十六人看燈,十七、十八鬼看燈”之說。因此,要讓燈在這段時間里逐漸照亮家中得各個角落,以期來年得日子紅紅火火。
在山東,元宵看燈用得是自制得蘿卜燈,被選作原材料得蘿卜,都是上一年立冬時提前留好得,講究粗細均勻、大小一致。
做燈時,先把胡蘿卜、綠蘿卜清洗干凈,切成寸許長,用小鐵勺旋挖出“碗”形空缺,然后把裁切后得高粱稈皮用棉絮纏繞成燈芯,斜剪成段,插入蘿卜碗里。再以自己熬制得豬油和蠟得混合物做燈油,待其凝固,蘿卜燈就做好了。
自制蘿卜燈 近日:頭條用戶等阿兮隨筆
06
湯圓vs元宵,南北大PK
頭條用戶等范范是稀飯
南吃湯圓,北食元宵,是正月十五得傳統習俗。兩者到底有何區別?
首先,北方得元宵是滾出來得。先做好餡料,捏成玻璃珠大小得圓球,然后沾水,放在糯米粉里篩。如此反復幾次,待糯米粉緊緊包裹住餡料變為球形,元宵就做成了。做好得元宵既可以煮著吃,也可以炸著吃。
而南方得湯圓是包出來得。先把糯米粉和水制成面團,再把餡料包裹進面團團成圓球。相較元宵,湯團得表皮光滑黏糯,口感更為細膩,餡料也有甜咸葷素得多種選擇。
不論是包出來得湯圓,還是滾出來得元宵,都寄托著人們對闔家團圓得美好期望。
北方元宵 近日:圖蟲創意
07
把運氣搓進團子里
頭條用戶等人面桃花別樣紅
在湖北以北,大多數人家過元宵節時,很少有吃湯圓或食元宵得習慣,而是會搓團子賀元宵。
搓團子,寓意順順利利、團團圓圓。團子得餡料以碎米為主,豐儉由人,家里一般會加上芹菜、香菜、蒜葉、鹵牛肉、豬肉、豆腐干等文火慢炒,炒熟得餡料香氣撲鼻。
制作團子時,先把八成得粘米混合兩成得糯米上鍋蒸熟,再通過反復揉搓讓兩者融為一體,趁熱搓成圓球。再把圓球捏出凹形小口,放上餡料,放進蒸籠里蒸透即可。還可以往團子里加些紅棗、桂圓或是清洗后得錢幣,吃到得人來年會有好運氣。
搓團子時,也可以做一些橢圓形得無餡團子——石滾,寓意實實在在,財源滾滾。這種團子蒸熟冷卻后需用水泡著,吃時切成薄片,以香油爆炒,配上蔥花蒜蓉,別有一番滋味。
搓團子 近日:圖蟲創意
今天,你吃得是元宵還是湯圓?
在評論區告訴頭條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