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四年級時,有一天放學回家,我在小區一樓門口看到一個中年男子。他長著一個碩大的鼻子,皮膚黝黑,左半邊臉下面還有一顆痣,一看就不是什么好人。
他背著一個工具箱,手里握著一把螺絲刀,正在擰電瓶車的螺絲。我走過去摁電梯按鈕,他回過頭,警惕地看著我,看起來很緊張,然后舉起手中的螺絲刀,威脅般揮舞了幾下。我被嚇壞了,急忙上了電梯,他那可怖的面容深深地印在我的腦海中。
第二天上學時,我發現那輛電瓶車不見了,地板上留下些許灰塵。他果然不是個好人!
后來很長一段時間,我都沒有見到這個人,慢慢就把他忘了。然而,就在這個暑假,我又遇見了他。他還在上次偷車的地方擰一輛電瓶車的螺絲。光天化日之下,偷車賊居然如此猖狂!
我怯怯地走過去摁電梯按鈕,他又像之前那樣,看了看我,揮舞著手中的螺絲刀,他轉過身時,工具箱嘩嘩地響。工具這么齊全,看來他還是個慣犯。
我連走帶跑地回到家,馬上打電話向管理處投訴,不能讓壞人繼續為非作歹!管理處的人說他們馬上過來處理。但是,過了半個小時,我下樓一看,那個人還在那里用力地撬車上的一個小鐵片。
我氣呼呼地來到管理處,指責他們太不負責任。他們卻告訴我,他們已經核實過了,那個人是個修車的。
還有這種事?這怎么可能?他如果是個修車的,干嗎對著我揮舞螺絲刀?他明明是在警告我不要亂說啊。
“他的店鋪在那邊。”管理處的人伸手一指,“出了門,右拐,過一條馬路,再走幾百米就到了。”他看著我一臉懷疑的表情,又加了一句:“他確實是個修車的。”
他都這么說了,我也只好相信,這件事就暫且告一段落。
后來的一天,我在小區附近散步,從管理處的人所說的修車店前經過,果然看到那個人正在那兒修電瓶車。他蹲在地上,聚精會神地搓著一個金屬零件。看來他的確是個修車的,但我心中的疑團仍然沒有解開。
我走過去問他:“您好,您是不是常在附近的小區里修車?”
“嗯,有顧客叫我過去修,我就會過去。是你啊,小朋友,怎么啦?”他回過頭來回答。
“您之前為什么要盯著我,沖我揮舞螺絲刀呢?”我小心地問。
“嚇到你了嗎?不好意思啊。我是看你太害怕,想告訴你我只是個修車的。我之前被人投訴過好幾次,說遇到了偷車賊。”他說著笑了起來。
原來是我誤會了他,原來他是害怕我誤會他才會揮舞螺絲刀……
和他告別的時候,我詫異地發現,他走路竟然一瘸一拐的。
走在回家的路上,我心中五味雜陳。人們常說:“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很多時候,我們確實不能以貌取人,僅憑外在的樣貌和行為來判定一個人的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