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降是二十四節氣中的一個,同時也是秋天的最后一個節氣。霜降過完之后,下一個節氣就是立冬,也就意味著我們將會進入寒冷的冬天。其實從寒露開始,就意味著我們已經進入了深秋,天氣就開始慢慢的變冷了。而到了霜降時節,由于北方地區的冷空氣不斷向南方侵襲,氣溫開始急速下降,晝夜溫差特別大。而所謂的“霜”,也是因為溫差的快速變化而產生的。
在民間,有“九月霜降無霜打,十月霜降霜打霜”的俗語,這句話是什么意思呢?對于我們今天的生活,是否還有積極的指導意義呢?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九月霜降無霜打,十月霜降霜打霜”首先我們要了解這句話到底是什么意思。前半部分“九月霜降無霜打”,在陽歷當中,霜降有一個比較固定的日子,在每年的10月23日左右,但是在農歷中它的時間是不定的。有的時候可能會在九月份,有的時候也可能會在十月份。拋開特殊情況不計的話,一般霜降是在九月份的。如果此時并沒有出現寒霜,那就意味著今年的天氣還不算太冷,氣溫沒有急速下降。
后半部分“十月霜降霜打霜”的意思是,如果霜降時節正好在十月,那么天氣肯定是會非常寒冷的,而且寒霜也會連續好幾天出現。到了這個時候,大部分人就已經準備好了厚衣服,做好保暖工作了,隨時迎接冬天的到來。這一整句話的字面意思是:如果今年的霜降是在九月份,那天氣一般不會特別的冷,但是如果霜降是在十月份的話,那這個時候肯定會出現寒霜。
那么關于“霜降”,你還知道哪些俗語?
“霜降不摘柿,硬柿變軟柿”除了上面提到的這一句之外,關于霜降,其實還有非常多的俗語,例如“霜降不摘柿,硬柿變軟柿”,柿子是秋天的應季水果,口味甘甜,很多人都喜歡吃。我們吃的柿子一般都是軟軟的,果肉特別的飽滿。不過,柿子在剛剛被摘下來的時候,捏起來是非常硬的,沒有我們所想的那么脆弱。霜降時節就是摘柿子最好的時間,如果過了霜降再摘的話,柿子就已經熟透了,也都變軟了,在食用的時候一定程度上可能會影響我們的口感。
“寒露到霜降,種麥莫慌張”還有另外一句俗語也是我們經常聽到的,“寒露到霜降,種麥莫慌張”,這句話的意思是從寒露到霜降的這段時間里,種莊稼不能太著急,一定要根據具體的天氣情況來看。如果溫度太低的話,很容易影響出苗。一般來說,從寒露到霜降這段時間,氣溫是在不斷下降的。但是今年就比較特殊,因為寒潮的提前來襲,導致我國北方大部分地區氣溫驟降,直到寒潮基本過去之后,氣溫才慢慢的開始回升。因此在這段時間里,想要種植農作物,并不是越早越好,還是需要觀察具體的氣溫情況。
關于霜降的農諺,放在今天是否適用?我們上面介紹到的幾句俗語,其實都是前人給我們留下來的寶貴經驗,大部分和二十四節氣有關的俗語,基本都是和農業相關的。影響農業最重要的因素,其實就是天氣,如果溫度適宜,雨水充足,那農作物的長勢就會很好。但是如果遇到惡劣的天氣,今年的收成自然會很差。而這些諺語,其實就是為了讓農民更好的判斷接下來的天氣。就像“九月霜降無霜打,十月霜降霜打霜”,直觀的告訴了我們時間和天氣之間的關系,即便是放到今天,對于農作物的種植依舊有著積極的意義。
但是,因為環境的污染,導致今天出現了非常多的極端天氣,某些地區夏天的氣溫甚至超過了40度,還有一部分地區明明才剛剛進入秋季,氣溫就已經降至零度以下。正是這些極端天氣的出現,導致了現在部分俗語也不是完全準確了。
總結: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我們身邊的一切似乎都在不斷的變化著,和過去有著非常多的差別。前人給我們留下來的一些經驗,有很多都是值得我們借鑒的。但是在日新月異的時代里,很多俗語也在慢慢的失去它本身的效益,不再符合當下的情況。為了應對更多的變化,我們也必須要不斷的發展。例如在面對極端天氣時,我們要進一步的發展和農業相關的科技,減少極端天氣對農業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