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打造爆品到復制爆品,理想在家用純電市場的推新路徑越來越清晰,即便被扣上一頂“套娃”的帽子,也難掩L7登上車圈熱搜的事實。
2月8日晚,理想首款5座產品L7正式發布,共推出Air、Pro、Max三款車型,售價分別為31.98萬元、33.98萬元、37.98萬元,與L8的三款車型各差價兩萬元。
從產品大面上看,L7可以理解為“少個座位的理想L8”,這也是為什么網友瘋狂吐槽“一個座椅敢賣2萬塊”的根源,但細究起來果真如此?
不妨先看二者的相同點:同樣定位中大型SUV,相同的動力系統,一樣的車寬、軸距,內外設計語言也和旗艦車型L9高度類似……
按照過往行業定律,在價格差值不大的前提下,推出兩款尺寸、設計相近的產品,勢必會帶來品牌“內耗”。并且綜合售價看,僅在30萬-40萬級純電SUV市場,理想就擁有6款車型(L7和L8各三款),如此細分的產品布局,好似又回到了十年前自主品牌“多生孩子好打架”的年代。
難道汽車市場輪回了?非也,只是理想的推新玩法更貼近科技廠商罷了,像極了蘋果。
L8之于L7,就好似iphone 14之于iphone 14Plus,如它們擁有相同的ID設計(外觀)、處理器(動力系統)、刷新率(用車體驗)、通用硬件(標配功能)……
當然,上述策略也在L8與L9上踐行。并且從市場反饋看,似乎也沒有出現預期中二者相互掣肘的現象:2022年12月,理想依靠L9、L8兩款車型,單月交付量首次突破2萬輛,其中,L9和L8在均交付量過萬。
一如此前李想所說的:“理想L9是180平米大三居、理想L8是120平米三居、理想L7是120平米大兩居”,而針對保持產品差異化,他曾表示:“價格區分及座位區分是最好的區分方式”。
這樣的產品規劃策略,可以歸為在高接受度的產品特征基礎上,通過合理拿捏配置、座椅布局、智能體驗、價格等配比,重構細分市場用戶心智的過程,是開拓潛在市場增量的關鍵。
那么定位更下沉的L7,除了價格和座椅布局,錯位產品力還體現在哪?
其核心仍是對用車場景進行細分,只是乘客側重點有所改變。
相較L8基于“上有老,下有小”訴求而來的3排6座設計,理想L7的2排5座布局,是真正瞄準“三口之家”而來。因而落至車內,資源也更向二排傾斜的趨勢,畢竟這里一向是老婆孩子的“專屬寶座”。
首先體現在乘坐舒適度。
空間上,第二排最大腿部空間可達1160毫米,后排高度接近一米,基本與D級豪華轎車的乘坐體驗相當。當然,能有這樣的空間表現,離不開中大型SUV的身形(車長超5米、車寬近2米、軸距超3米),也算“套娃”L8路上的一個顯著優勢。
乘坐上,第二排座椅在設計型面、材質、功能、結構和尺寸均做了重新思考。
比如一鍵二排“皇后座”模式,由電動軟質腳托、長度近1.2米的二排腿部空間、25度到40度無級調節的二排靠背、270度環抱式設計共同組成,可以讓女主人沉浸到舒適氛圍中;
比如標全包門設計,讓女主人上下車,也不用擔心蹭臟褲腿和裙角;
再比如全車配備26處儲物空間,手機、鑰匙、口紅、太陽眼鏡、高跟鞋和手提包在內的物品都能輕松收納。
總結起來就是,怎么舒服怎么來,怎么討老婆歡心怎么來。
對于孩子的關照,則更多落在健康和安全上。L7 Max的三塊屏幕均采用低藍光顯示技術,車內使用了大量環保用料,及空氣質量感知系統等。
此外,L7還有一些列提升舒適性的標配“利器”。如理想L7 Pro和Max兩個版本均標配理想魔毯空氣懸架,有五檔高度可調、三種懸架風格可選;全系采用全鋁結構的后副車架,更輕,更穩定……
盡管和L8差價不多,但上述這些錯位的家用定調轉變,至少能給到車主一個購買理由:絕不是圖它便宜。
當然,面對小鵬、蔚來、飛凡等注重智能化體驗廠商的競爭,僅靠“產品經理思維”及基于精準客戶而來的“舒適性堆料”,并不能保證L7“前途無憂”,從本次發布會能看到,理想也在埋頭追趕。
其中,搭載AD Max的理想L7 Max,還將具備城市NOA導航輔助功能。與目前絕大多數高階智能駕駛輔助需依賴高精地圖實現不同,理想官方稱,這套城市NOA基于HDMapNet的實時道路結構認知算法,將擺脫對高精度地圖的過度依賴。
因此,它的使用場景更加寬泛,也更具普適性。
某種程度上看,這將是理想躋身新勢力智駕第一梯隊的良好開端。據悉,該功能將在今年第四季度開放內測,還是值得期待一下。
只是,在存量市場博弈和競爭愈發激烈境況下,市場觸角向下延伸的L7也將面臨諸多挑戰。
一看受眾。盡管它是“L”系最便宜的車型,但售價段已和不少豪華品牌中型SUV及主流品牌中大型SUV重疊,如奧迪Q5L、奔馳GLC、凱迪拉克XT6、大眾途昂、福特探險者等。
從空間、舒適性、智能化上看確實占優,但與一眾新勢力類似,論品牌號召力和豪華積淀,L7都不具備絕對優勢。因而,它錨定的用戶群體應該具備以下幾個條件:能接受新品牌、熱衷嘗試智能科技、希望照顧家人感受、年輕且收入高。
二看競爭力。放眼新能源陣營,論智能同價位有小鵬G9、飛凡R7這類實力派,論空間和舒適性,騰勢D9、極氪001表現也很出眾,論性價比,還有比亞迪唐DM-p及“一降再降”特斯拉Model Y的圍追堵截,L7并非高枕無憂。
當然,從技術路線及定位看,L7還是有一些優勢。一是增程式相較純電車型,中遠途出行沒有焦慮,二是相較上述車型6座、7座的布局,大5座的產品定位,確實能吸引一批小家庭的忠實擁躉,順勢圈守一波新勢女性用戶。
不可忽視的是,眼下增程賽道正趨于擁擠,2022年包括長安、吉利、哪吒、零跑、嵐圖等廠商均加大了對增程式汽車的布局,因而L7的差異化優勢正在削弱。
結合此前理想汽車銷售副總裁劉杰對L7 1-1.5萬輛的銷量預期看,仍具有一定挑戰。
但也需清醒認識,市場總是需要更多的選擇。
盡管“大彩電”+“大沙發”+“大床房”這些賣點,被廣大網友吐槽為毫無科技含量的配置,但理想卻用銷量證明,比起那些縹緲的品牌調性和“用戶造車”的口號,這些基于家庭用戶打造的極致產品細節,依然能深挖巨量用戶體驗。
當然,也道出了理想的心聲——多虧同行們的襯托。
顯然L7,依就在這條清晰推新路徑上踐行,繼續在大五座SUV細分市場增強用戶的正面感知,而這,也能在它頭頂“奶爸車”品牌頭銜之后,更好找到屬于自己的市場尊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