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百問百答#
孩子做事拖拖拉拉,氣;
輔導作業,一問三不知,惱;
總是馬馬虎虎,犯不必要的錯,怒;
養育孩子,不管平時你的性格脾氣有多好,總有那么幾次,在面對孩子諸多不如意,甚至過分的表現時,父母總是難以控制自己的情緒。
脾氣來了,很難自控,特別是有時孩子的行為讓自己也無法再忍。可是一時脾氣一時爽,發完脾氣,看著孩子委屈巴巴的樣子,心里又是一萬個的后悔。
甚至有時父母還會自我反省:他還那么小,是我要求太高了;這么點事,我卻發這么大的脾氣,太不應該……但是盡管如此,到下一次,還是會忍不住。
家長總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催吼打罵對孩子的成長和身心健康非常不利:
首先,當你帶著情緒在跟孩子溝通時,孩子的關注點更多的在家長的直觀情緒上,而不是所說的內容上;
而且,當情緒失控時,很容易說出過激的語言,孩子會因此而產生一系列的自我保護行為,比如捂上耳朵不再聽;比如扔東西;甚至還會出現過激的傷害自己和家人的行為。
如何去與孩子溝通,這五步請收藏:
重復反問當情緒來臨時,很難去控制,很多人建議冷靜,如果能冷靜下來,就不算情緒上頭了。所以這個時候,不妨將你所生氣的點重復反問出來。
比如因為孩子吃飯慢而發脾氣,可以重復反問孩子:你還要多久才吃完?比如輔導孩子作業而發脾氣,也可以用重復反問來平復情緒:我講的這個你明白了嗎?
其實問題的本身并不在于孩子,而在于讓自己在重復反問的這個動作中去思考:我要因為這件事而繼續發脾氣嗎?發脾氣能解決眼下的這個問題嗎?
表達感受當重復反問削弱了情緒的程度之后,火力值已經從百分百降至百分之八十,這個時候,將自己的感受告訴給孩子:
媽媽看你吃飯很慢有些生氣,這個題我給你講解了很多遍你還沒有掌握我有些氣惱。
讓孩子知道他的行為所帶給你的真實感受。
這樣做的目的,一方面在于讓孩子明白個人行為與他人的關系,另一方面也讓孩子學會真實表達自己的情緒,學會用表達去搭建溝通。
及時道歉在孩子知道你的感受后,及時對孩子道歉:
剛剛太兇了,對不起。我太著急了,對不起。
對孩子及時道歉,能迅速與孩子達成共情,便加強溝通效率,降低問題擴大化的可能性。
讓孩子知道“爸爸媽媽知道,我剛剛太兇太急語氣太沖傷害到了你”,一旦孩子知道了這點,也就愿意跟你進行下一步的溝通。
父母對孩子的很多傷害是無意識的,但及時的道歉能及時彌補這傷害,對于大人的道歉,孩子接受得更快。
傳達我信息到第四步,情緒已經平復,火力值已經不足以造成傷害。
這個時候,將注意力回到事件本身,跟孩子傳達有效的“我信息”,也就是以“我”開頭的句子,比如:
我看到你吃飯吃得太慢,飯菜都涼了,我擔心你吃冷了會感冒;
我講這個題講了很多遍你還沒有掌握,我不知道是不是你沒有認真聽還是沒有理解。
“我信息”很好的避開了對孩子的直接指責,傳達的還是“我”的感受和理解,這能讓孩子去思考,這個事要怎么辦。
合作復盤最后一步也就是將眼下事情解決的一步,去與孩子達成合作,比如:你覺得可以怎么解決呢?
有了“我信息”打頭陣讓孩子去思考,到這里尋求意見時,孩子也能心平氣和地與你溝通,孩子可能一開始不會有想法和意見,這時父母可以給他選項供孩子選擇,比如;
你是想五分鐘吃完還是不吃了呢?你是想我再給你講一遍,還是你自己再單獨想一想這個題呢?
孩子有了選擇,有了答案,再進行復盤:下一次我們可以怎么做呢?
或者就本次的事跟孩子溝通:我有哪些做得不好的地方,你有哪些做得好的地方。
這里一定要多鼓勵孩子,比如:媽媽沒有控制住脾氣,但是你原諒了媽媽沖你吼,謝謝你。
情緒本身無好壞,不造成傷害的情緒都沒有關系,但是當情緒傷及幼兒時,父母就需要往內收一收,但向內收并不是說強壓著情緒不管,而是去分解情緒,讓它的火力值不那么猛。
更重要的是,在這個過程中,父母以身示范如何去表達溝通,以及解決問題。
陪伴孩子成長成才是一條漫長的路,這條路,我們一起結伴同行。我是然然媽,一個一直用學習在陪伴孩子成長的80后媽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