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要學習的這首《褰裳》又是一首以女子口吻講述的情詩。整首詩的語言都很干脆利落,沒有什么渲染或者點綴,我們也可以從女子的快言快語中感受到她的自信、活潑,生動地體現了女子處于熱戀中的那種熱烈、真誠的情感狀態。
原文賞析子惠思我,褰裳涉溱(zhēn)。子不我思,豈無他人?狂童之狂也且!
這里的“溱”指的是鄭國水名,全詩一開篇就是就是女子的快言快語:你如果愛我想我,那就趕快行動起來,提起衣裳,渡過這寬闊的溱水來見我。即使你不想我,難道就沒有其他人再想我了嗎?你這個輕狂的家伙不要太狂妄了。
子惠思我,褰裳涉洧(wěi)。子不我思,豈無他士?狂童之狂也且!
這里的“洧”同樣是鄭國水名,和第一節的溱水匯合合于河南省的密縣。第二節的內容與第一節基本一致,只改動了“洧”、“士”兩個字:如果你愛我思念我,那你就趕快行動起來,提起衣裳,渡過這寬闊的洧水來與我相見。如果你不想我,難道就沒有其他人再想我了嗎?你這個輕狂的家伙不要太狂妄了。
明代詩人戴君恩曾評價此詩是“多情之語,翻似無情”,全詩更像是女子的“激將法”,表面看是女子催促男子,如果想自己了就來見自己,其實也是女子自己在思念對方。“子不我思”的背后,女子看似是在說氣話,仿佛是在對男子下最后通牒,其實女子是很在意對方這個“狂童”的,更是很重視這份感情,這種“口是心非”也體現了女子處于戀愛中的微妙心理,同時也可以從中看出女子的自信、自強。
其他解讀關于這首《褰裳》,也有其他解讀。根據《毛詩序》記載:“思見正也。狂童恣行,國人思大國之正己也。”,認為這首詩是希望有人能來撥亂反正,詩中的“子”既可以理解為鄭國的士大夫,也可以理解為其他諸侯國的公卿,詩中的“狂童”指的是他的弟弟公子突,挾持大臣自立為王,鄭昭公只能逃到衛國避難。幾年后,他的弟弟公子突與朝中大臣不和,只能逃亡,鄭昭公被大臣迎接回到鄭國復位。你以為這就結局了嗎,并沒有,鄭昭公后來在一次打獵時被大臣射殺而死,他的弟弟公子突在外流亡17年后,最終又成為鄭國的君主,也就是歷史上的鄭厲公。這位鄭厲公還曾幫助周惠王平定王子頹及五大夫之亂,因為勤王有功,被當時的周天子賞賜土地,死后由他的兒子鄭文公繼位。
以“子惠”為字的古人今天的這首《褰裳》,開篇的這句“子惠思我”讓我想到了歷史上那些以“子惠”為字的古人。首先想到的是東魏權臣高澄,就是字子惠,他的弟弟高洋后來建立北齊政權,追謚他為文襄帝。然后是西漢的大臣毓延壽,也是字子惠,后來官至御史大夫。再往后是愛新覺羅·岐元,也是字子惠,據說是皇太極的哥哥代善的后代。
關于這首《褰裳》,你是怎么理解的呢?歡迎一起交流。喜歡請點個贊唄,你的關注,就是對我最大的支持。謝謝!
上一篇:《詩經》086之《鄭風·狡童》:戀愛中的煩惱,情侶間的冷戰
#頭條創作挑戰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