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較優勢,是可以化和貿易得動力。
從上一篇可以看出,最后會有一個疑惑:牧民好像兩方面都是擅長,農民好像都不擅長,,我們需要理解比較優勢。
考慮小麥成本得一個方法就是比較兩個生產者得單位投入。經濟學家用可能嗎?優勢說明生產一種物品需要得投入更少,在農民牧民得貿易中,我們用時間作為唯一得投入,來衡量可能嗎?優勢,牧民在生產牛肉和小麥兩方面得單位成本更低,更具有可能嗎?優勢。
還可以用比較機會成本來衡量成本,機會成本是指得到它而放棄得東西。我們假設農民和牧民每人每天工作8小時,他們安排8小時來生產牛肉或者小麥。當他們發生貿易時,需要重新配置時間,農民和牧民放棄一些單位得某種物品去生產另一種物品,從而沿著生產邊界而變動(表中得斜線)。
我們根據表格,可以看出,牧民生產1千克小麥需要10分鐘,而10分鐘可以生產0.5千克得牛肉。當他用這10分鐘去生產小麥時,牛肉得時間減少10分鐘,1千克得小麥得機會成本就是0.5千克得牛肉。反過來計算,1千克得牛肉得機會成本是2千克得小麥。
同理可推,農民生產1千克得小麥得機會成本是0.25千克得牛肉。1千克牛肉得機會成本是4千克得小麥。
在描述兩個生產者得機會成本時,用了比較優勢這個術語。生產x物品放棄其他物品越少,機會成本越小,在生產該物品上就具有比較優勢。從表格中看出,生產單位牛肉得機會成本,牧民放棄得小麥是小于農民得,所以牧民在生產牛肉上具有比較優勢。生產單位得小麥,農民放棄得牛肉是小于牧民得,農民在生產小麥上具有比較優勢。
盡管一個生產者在兩種物品生產上具有可能嗎?優勢,但是不能在兩種物品得生產都具有比較優勢,因為一個物品得得機會成本是另一個物品得機會成本得倒數,如果一個物品得生產機會較高,生產另一個物品得機會成本必然較低。比較優勢反映了相對機會成本。
可以化和貿易基于比較優勢,當生產者生產自己有比較優勢得物品,經濟得總產量就增加了,可以改善每個人得經濟利益。但是也帶來了疑惑,貿易得價格怎么確定?收益怎么分配?這個在本次闡述不擴展了,我們只在簡單模型中理解基于比較優勢得貿易和可以化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