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節,決定成敗。
許多改變都是由一個小處開始的,許多大事都是由小事累積的。
千里之堤,潰于蟻穴的說法經久不衰,細枝末節中能窺探到諸多真章。
有句話說得好:“識過觀仁。”
想要判斷一個人是“君子”還是“小人”,無需看他的衣著、樣貌。
只要看他這三點小細節就知道。
書品見格局
曾國藩說:
“人之氣質,由于天生,很難改變,唯讀書則可以變其氣質。
古之精于相法者,并言讀書可以變換骨相。”
讀書是一種低成本、但高回報的投資。
讀書的好處有很多,但在我看來,讀書最大的作用,就是判斷一個人有無格局。
看過一句話:
“讀書的目的不在于創造多少財富,在于能明晰做人的道理。”
一個人讀過的書里,藏著他的眼界與格局。
想要判斷一個人能不能成大事,看一個人讀過的書就知道。
《還珠格格》里有一個經典片段:
乾隆帝中秋設宴,讓紫薇和小燕子到殿前同樂。
酒足飯飽后,乾隆帝以“明月”為題,讓紫薇和小燕子作詩。
博覽群書的紫薇出口便是一句:
“日色欲盡花含煙,月明欲素愁不眠。”
輪到小燕子時,她磨磨蹭蹭半晌,才擠出來一句:
“大白月亮高高掛。”
兒時看著片段只覺得搞笑,多年以后再看,深感“書到用時方恨少”。
倘若我是劇中的人物,也會替小燕子感到尷尬。
其實縱觀我們的人生,有許多時候,讀過書的人和沒讀過書的人高下立見。
讀過書的人看黃沙漫漫,會說一句: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沒讀過書的人,只能說一句:“好多的沙子。”
讀過書的人看瀑布飛流,能談一句: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沒讀過書的人,只會叫一句:“好大的瀑布。”
有無讀書,不僅在談吐間有所分別,在遇事上也是天差地別。
讀書或許無法改變一個人的境遇,但是能幫助他在遇事上冷靜沉著,能夠從容解決。
判斷一個人能不能成事,就看他能否靜下來去讀一本書。
書品見格局,讀書鑄造靈魂。
你生命里讀過的每一本書都會成為搭建你人生格局的磚頭。
你閱過的每一個文字,都會成就你的人生。
談吐見人品
《警世通言》中有一句:
“觀棋不語真君子,把酒言多真小人。”
曾仕強先生說:
“真正的君子都是少言、寡語、實干的人。
總是喜歡湊熱鬧,只會咋咋呼呼、多嘴的人往往都是真小人。”
談吐見人品,說話看智慧。
在這個世上,管住嘴,會說話,是一個人最難得的修為。
我曾經聽過一個寓言故事:
有位國王給智者出了一道題,他問智者:
“什么是這個世上最貴也是最廉價的東西?”
智者回答道:“是舌頭。”
國王不解,于是智者答道:
“舌頭控制著嘴巴,舌頭能說出世上最優美的話,也能制造最惡毒的陷阱。”
俗話說:“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
優美的言辭里藏著一個人日積月累的氣度,長著一張惡毒的“刀子嘴”的人也不會有一副“菩薩心腸”。
正如蘇格拉底說的:
“言語中能生玫瑰,也會生出蒺藜。
一個人的人品高低,都藏在他的一言一行當中。”
所以,判斷一個人是真實還是虛假,只要看他如何對別人說話就知道。
態度見高度
網上看過一段話:
“做人有三大修養,第二點就是我們不要強詞奪理。
我們是經常既不認輸又不認錯,明知道自己黔驢技窮,還在那死嗑。”
習慣于強詞奪理的人,別人并不會覺得他十分“有理”,反而會覺得他“一竅不通”。
做人,最高級的智慧不是“爭面子”,而是敢“認慫”。
古人說:
“盛滿易為災,謙沖恒受福。”
一個人能夠做到事事謙卑,謙虛待人,謙遜做人。
他的福氣才會源源不斷地來。
謙虛,是做人的態度。
一個懂得謙讓的人,定然是個虛懷若谷的人,擁有海納百川的心胸氣量。
心有多寬,路就有多寬,人生路,也會好走很多。
所以,真正聰明,值得深交的人,從來都不是活在驕傲里的人。
那些能夠低頭,適時彎腰的人,才是最精明的人。
懂得保持一份謙遜的態度,如此,你的人生也會越走越順。
▽
認識一個人容易,但看懂一個人很難。
正所謂:
“知人知面不知心。”
想要真正了解一個人,看的不是表面,而是細微之處。
知微見著,睹始知終。
愿你能做好人生細節的每一小步,成就廣闊人生的每一大步。
來源:有書
作者:燕歸來
編輯:鄧汝濛
【聲明:本號為“全民閱讀推廣”官方公益賬號,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涉嫌侵犯您的合法權益,請聯系我們。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