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貴州設計師石昌鴻所設計的《三十四省市簡稱字體設計2020》一經發布,立刻刷爆了朋友圈。從蘇州園林到客家土樓,從火鍋城市到雪域高原,網友們紛紛品味著自己家鄉的設計,并贊嘆道:“每個字符中皆能尋找一個城市的‘故事’,了解這個城市的形象。”
石昌鴻(右一)和同事商量設計圖紙 李婧 攝
與常見的濃墨重彩不同,石昌鴻設計的城市字體將美食、建筑、京劇臉譜、儺戲面具等具有地域特色和獨具代表性的城市特征,用繪畫的方式融入字體中,既像字又像畫,構圖新穎,顏色活潑。
山水倒映成桂林、徽派建筑筑安徽、布達拉宮代西藏……
石昌鴻將自己的設計理念融入設計當中,城市入畫,打動人心。
石昌鴻說,每次做完一個城市的設計后都非常開心,越看越覺得有意思,感覺一個設計就像帶著自己又去到了那個地方,一看就想去旅行一次。每一個城市都有“故事”,石昌鴻希望每一個人都能從他的設計當中看到自己的“故事”。
一個字符一百種設計方案石昌鴻表示,這套作品是自己耗時2年時間創作,在這個過程當中,他通過實地考察、翻閱資料、觀看紀錄片的方式去了解每一個城市的文化特色,并將它們一一融入到自己的設計當中,讓更多人在觀看自己作品的同時了解中國的文化。
石昌鴻在漢字中尋找靈感 李婧 攝
《三十四省市簡稱字體設計2020》也是石昌鴻設計的第三季城市主題作品,此前創作的34個城市名字體設計,也得到了不錯的反響,然而,整個創作的過程卻是非常艱難。
石昌鴻在在設計城市字體李婧 攝
“其實,大家對自己的家鄉都有不同的認知,怎么能讓大家產生共鳴,這是非常困難的。”石昌鴻說,在設計過程中,每設計一個字,他都會查閱大量的資料,了解當地的文化,再將一個個城市的風土人情、歷史典故轉化為形象生動的符號融入到字體當中。有時,一個字的設計就需要畫上上百張草稿。
同時,由于許多城市都有字相同的情況,如杭州和廣州,設計時就必須要把兩個“州”區分開,要讓它們有差異感。所以,石昌鴻在設計時,在杭州的“州”中融入了西湖、楊柳的元素,而廣州的“州”則融入了廣州塔的元素,讓人一目了然,馬上就能區分開。
“還有設計山東的簡稱魯時,我就想到很多。我把所有涉及山東的特征都收集起來,先做加法,再做減法,尋找出最具代表的特征,最終選了書卷為元素,因為山東出圣賢。”石昌鴻就以書卷打開的形式融入到魯字當中,這一設計也成為他最喜歡的作品之一。
一個字符彰顯的是中華文化的魅力
除了設計城市字體外,石昌鴻還圍繞中國的二十四節氣,設計了二十四節氣圖,從“立春”到“大寒”,每個節氣對應一張動態圖,把二十四個節氣展現得惟妙惟肖。
與中國34省市字體不同的是,二十四節氣字體動態十足,石昌鴻將節氣特色、含義、元素綜合起來,用他自己的獨特視角重新解讀出二十四節氣的美。 石昌鴻說,二十四節氣是中國的文化瑰寶,但是現在的大部分年輕人可能更了解“火星文“,他希望能用一種通俗易懂的手法,讓大家了解二十四節氣,尤其是讓孩子看得懂,領略傳統文化的魅力。
石昌鴻巧妙的設計,把二十四節氣的美展現得淋漓盡致。“立春”中的綠芽萌動;“驚蟄”中的春雷響動;“春分”中的楊柳飄拂;“清明”中的細雨綿綿……他把每個節氣的文字幻化成一幅幅生動的畫面,不僅美,還展示了濃濃的中國風。
“我是個天馬行空的人,所有的設計都來自生活的靈感。”1985年石昌鴻出生在貴州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縣,那里獨特的少數民族文化成為了他很多作品的靈感來源。在他看來,中國文字、民族特征都是有著獨特的美感,加上適當的想象,成為了作品的來源。
“越中國越國際,我設計的理念一直是從中國的文化出發。”石昌鴻說,中國的文化博大精深,有太多的設計靈感可以挖掘。
“漢字的‘玩法’有很多。”說到自己的靈感來源,石昌鴻一直強調漢字的魅力是獨一無二的,它具有專一性、定制性。他說,古老的漢字本身就是象形文字,與現代設計藝術結合,漢字字體設計還有更多想象空間。
對于未來,石昌鴻表示,將一如既往地圍繞城市主題,挖掘自己家鄉的文化,從爽、酸、侗等代表貴州特色的字上下功夫,讓大家在了解貴州的同時,也能看到漢字當中的“寶藏”。
記者 李婧 袁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