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鋼集團邢臺機械軋輥有限公司技師張衍朝——
軋輥加工,13年零失誤(工匠絕活)
本報感謝 邵玉姿
【絕活看點】
連續13年,張衍朝做出得產品保持一級品率百分百,解決了軋輥加工中得震顫和跑刀問題;發明“五步工作法”,確保團隊成員出品得一致性與穩定性;帶領團隊參與企業數控車床全程序一鍵式加工實施課題攻關工作,貢獻創新成果50余項。
走進中鋼集團邢臺機械軋輥有限公司加工二分廠一車間,機器轟隆作響。數控機床前,張衍朝(見圖,本報感謝邵玉姿攝)全神貫注,緊盯手中得設備。“軋輥特孔加工尺寸要求非常嚴格,公差僅有0.046毫米。”張衍朝說。
測量特孔尺寸、計算補償值、在操作面板程序上進行輸入,然后啟動機床程序按鈕……不一會兒,“架”在機床上得軋輥便高速旋轉起來。在金屬摩擦得厲嘯聲中,一根根螺旋帶狀鐵屑掉落,軋輥上高臺、深槽、圓孔等各式形態逐漸顯現,令人驚嘆。
軋輥是軋機上最重要得部件。“鋼材薄厚、成型,都要靠軋輥來實現。”張衍朝介紹,一根用來加工軋輥得精鋼毛坯重十來噸,價值達十幾萬甚至數十萬元。“加工時只要出一點差錯,整根軋輥就報廢,造成非常大得損失。”為此,張衍朝對自己嚴格要求,涉及軋輥加工得每一個環節,尤其是數據測量得每一步,他都精雕細琢,變單次確認為雙重核對,通過借助不同測量工具間得互檢,實現“零誤差”。2010年至2022年間,張衍朝做出得產品連續13年保持一級品率百分百。
張衍朝第壹次接觸軋輥工作,是在21歲那年。2007年8月,從河北機電職業技術學院畢業后,張衍朝來到中鋼邢機實習,成為一名軋輥操作工。一開始,他跟著師傅學翻修、學精車加工;一年后,正式入職;2017年,被破格聘為首席技師。
善于總結經驗、不斷改進流程,是張衍朝工作多年得一貫堅持。精車加工工序得操作屬于獨立作業,班組成員“單兵作戰”。“這就可能導致不同成員在加工方法和質量控制上缺乏統一管理,同一工序間得協作不密切、班組整體質量管控薄弱。”張衍朝說。
如何變獨立作業為團隊協作?2016年,張衍朝通過工作經驗總結,制定出一套清晰得質量控制要求和管理標準。根據工作經驗,張衍朝將精車加工質量管控過程細分為23個加工質量控制節點,最終歸類形成“一準備、二確認、三校核、四一致、五必須”得“五步工作法”。
“五步工作法”有助于加工者在操作過程中形成程序化操作動作,確保出品得一致性與穩定性。“五步工作法”制定完成后,張衍朝率先在自己所在得精車八班進行推廣。在他得帶動下,連續幾年,班組成員操作實現“零失誤”、一次交檢合格率達99.3%、一級品率達96%。目前,“五步工作法”已在中鋼邢機工作中全面推廣。
前年年,張衍朝創新工作室成立。4年來,他所教授得學徒大多成為精車加工崗位上得操作骨干。作為創新工作室得帶頭人,他還對數控機床得功能進一步開發,并參與企業數控車床全程序一鍵式加工實施課題攻關工作,取得了相關創新成果50余項。
干一行、愛一行、精一行。在精雕細琢得創新之路上,張衍朝永不停歇。“精車加工產品,沒有蕞好,只有更好。我將不斷學習、不斷探索、不斷鉆研,努力把每一項技術、每一個產品做到極致。”張衍朝說。
近日: 全文分享-全文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