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及其《道德經》距今已經二千六百多年了,在這漫長的歲月里,人們看《道德經》就像霧里看花一樣,時而模糊,時而清晰,百人有百解,誰也說服不了別人,就成了一個千古難題。原因在哪里呢?
打個比方,老子的《道德經》原本是一幅素描作品,二千多年來,歷朝歷代的文人學者們,從各自的角度和認知來解老,早已將素描作品變成了五顏六色的油畫作品了。
我們現在要做的就是將各種顏料一一去除,還原老子著作的原貌。如去除王弼的玄學思想,去除宗教思想,去除陰謀論,去除不可知論,去除用現代科技知識解老的做法等等。
如何解決這一千古難題呢?
首先,要有正確的思路。思路正確,結論才能正確。
二千多年來,人們解老都是用形象思維,也就是通過語言文字的前后邏輯進行演譯,現在看來,這條路走不通了,必須換一個思維方式。能否用數理邏輯進行推理得出結論?以增強說服力。
其次,要有正確的原則,才能保證方向正確,方法得當。就是要避免主觀意識,主觀色彩,不能從自我的角度和認知來解老。如馮友蘭,陳鼓應,曾仕強,南懷瑾等等。要保持客觀公正,就要用老子或其弟子的原話,來解讀老子著作中的三個重要概念:道、德、無為。
再次,要掌握更多的史料,信息越豐富,認知就越廣,越能夠看透真相或本質。
老子之德的定義,在老子弟子文子的《通玄真經.第五章.道德》,老子無為(順勢而為)的原本含義,在《通玄真經.第八章.自然》,老子之道沒有確切的定義,只能通過老子與弟子文子的對話來進行邏輯推理。古今很多名人名家,沒有讀過《通玄真經》,卻寫了一本本解老的專著,其局限性、片面性就早已注定了。
最后,經過邏輯思維來推理,老子之道,即宇宙,即規律、規范(含品德)。(詳見去年10月16日發的文章:通告天下,老子之道邏輯推理全公開,含檢驗、驗證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