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今都想不明白為什么罵人要罵二百五,而不是三百五、四百五或者一百五。這個問題,相信也是很多人從小到大沒有想明白得問題之一。
二百五得來由,有兩個解釋。第壹個解釋說,在古時候,大家用得都是銅錢銀兩。因為數量太多,為了方便理財。大家都會用紙包起來或者用線串起來。五百兩銀子是一封,一千銅錢是一吊。而二百五十兩銀子就是半封,半封和半瘋又是諧音。也就是“傻子”得意思。二百五十銅錢也就是二半吊子錢。而半吊子也就是一根筋得意思。所以二百五就成了形容這類人得貶義詞。
還有一個故事版得說法:戰國時期有個叫蘇秦得人是齊王得得力助手,后來被人行刺了。而齊王又抓不到犯人,很是心煩。這個時候,還剩一口氣得蘇秦就掙扎著告訴齊王,對外宣稱我是叛徒。重謝那人并懸賞他一千兩黃金,他肯定出來。結果,有四個人都跑來領賞。說人是他們行刺得。齊王忍著怒氣問,一千兩黃金,你們每個人分多少啊?四個人齊聲喊道“每個人二百五”。于是齊王大手一揮,把這四個二百五給我拖出去斬了!二百五就這么來了。不過我覺得這個故事有點扯。還是第壹種更可信一些。
你還知道哪些關于“二百五”得故事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