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是二十四節氣之一,今年夏至具體時間是6月21日的12:24:06,太陽的黃經為90°。夏至也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被確定的一個節氣。公元前七世紀,先人采用土圭測日影,就確定了夏至。據《恪遵憲度抄本》:“日北至,日長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至者,極也。”
夏至這天,太陽運行至黃經90度(夏至點,目前處在雙子座),太陽直射地面的位置到達一年的最北端,幾乎直射北回歸線(北緯23°26'),是北半球各地全年白晝最長的一天,且緯度越高白晝越長。在北京地區,夏至日白晝可長達15小時,正午太陽高度高達73°32′。這一天北半球得到的太陽輻射最多,比南半球多了將近一倍。
天文專家稱,夏至是太陽的轉折點,這天過后它將走“回頭路”,陽光直射點開始從北回歸線向南移動,北半球白晝將會逐日減短。夏至到來后,夜空星象也逐漸變成夏季星空。
從春分開始日長夜短,而夏至這天太陽落山最晚,日天也最長,古代就把這天叫做“日長至”。過了夏至,日天就要開始慢慢變短,到了秋分又晝夜平分。就這樣周而復始,年復一年,亙古不變。天文專家稱,夏至是太陽的轉折點,這天過后它將走“回頭路”,正午太陽的高度也開始逐日降低。
我國唐代詩人韋應物在《夏至避暑北池》中寫到“晝晷已云極,宵漏自此長”。夏至以后地面受熱強烈,空氣對流旺盛,午后到傍晚常常容易形成雷陣雨。這種熱雷陣雨來得快走得也快,降雨的范圍較小,以至會有馬路那邊在下雨而這邊不下的情況。唐代詩人劉禹錫在南方時,曾巧妙地借喻這種天氣寫出了“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的著名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