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條創作挑戰賽#
古代的秀才,相當于現在什么學歷,他們的身份是民是官?
關于秀才的學歷,其實要分朝代來看。在唐宋以前,秀才只是指人才,并不僅限于飽讀詩書之人。唐宋以后,只要是讀書人,都可以取得秀才的頭銜,無需經過考試。而到了明清以后,秀才才真正地與“學歷”掛鉤,必須通過數次考試才可以獲得這個頭銜。古代的科舉制度與現在不同,不過如果非要對照的話,明清時期的秀才相當于現在的大學本科。
這在當時已經是相當高的學歷,他們往往是飽讀詩書者,學識淵博、見多識廣,而這也是“秀才不出門,便知天下事”這句話的由來。在明清時期,想要做官必須考中舉人,而想要參加鄉試中舉,就必須有秀才的身份,所以說秀才就相當于古代做官的敲門磚,至關重要。
古代封建王朝非常重視科舉,秀才也享有許多特權,比如最高等的秀才可以領到官府補貼的糧食和錢財,相當于現在的獎學金。而其他的秀才也可以享受不出公差和免納田糧的特權,他們在公堂上面對縣老爺甚至可以不用下跪,其家人也可以免除徭役。
總的來說,秀才介于官和民中間,他們既享有少量特權,又沒有實權和官身。這是在古代科舉制下,誕生的獨特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