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或者說一直以來,關于“中醫”與“西醫”的爭論,一直不休。
爭論的焦點無非是哪個科學,哪個有效,哪個嚴謹之類的。
今天,作為一個外行人,通過另外的角度談一談這個問題。
或許所論內容有人論過、想過,那更好,歡迎一起再深入討論下。
或許所論內容是你從未想過的,那更好,作為新的辯證方向助你看中醫、西醫。
如果不對的地方,也莫怪罪。
——————————————————
用藥角度:
西醫是通過化學合成得到藥物,能夠用現在的工業合成得到。
如布洛芬,也就是退燒藥“美林”的主要成分,人類已得知其
分子式:C13H18O2,
分子結構:
而中醫中的“小柴胡顆粒”,也是退燒藥, 卻包含了柴胡、姜半夏、黃芩、黨參、甘草等植物。
其中柴胡:成分主要含柴胡皂苷(saikosapoinsa、b、c、d四種),甾醇,揮發油(柴胡醇、丁香酚等),脂肪酸(油酸、亞麻油酸、棕櫚酸、硬脂酸等)和多糖等。柴胡還含黃酮、多元醇、香豆素和微量元素等成份。
黃芩:含黃酮類化合物:黃芩素,黃芩新素,即黃芩黃酮Ⅱ,黃芩甙,漢黃芩素,漢黃芩甙,木蝴蝶素A,7-甲氧基黃芩素等等幾十種
其他的植物就不再網上查了,反正含有的化合物多的不得了。
這么一看,不得了,一種植物藥材中就含了那么多化合物,化合物與化合物之間是怎么反應的,藥理是什么,有人研究出來么。
再把這好幾種植物柔和在一起,幾十種甚至上百種化合物的反應,人類目前能研究透徹么。
學過化學的人都知道,化學反應時,催化劑是很關鍵的,那這么多植物藥材揉在一起,哪個是催化劑。
這還只是中藥中 的一個小藥,如果搭配起來,更加復雜。
————————————————————
西藥藥效快:西藥是濃縮的藥物精華,更為直接的集中藥效針對某一病例。
也要通過臨床試驗,調配比例與配方。
中藥藥效慢:是植物內的藥物難以提煉精純,到底是其中的哪個化合物起關鍵作用,又或者哪個化合物是至關重要的催化劑,是經過了上千年的臨床試驗得出。
為什么說年份越久藥效越好,我以為應該是年份越久,積累的某種化合物越濃,相當于純度高。
這個圖是關于幾種中藥的一些反應現象,但看來只是其中所含化合物中的一點皮毛。
————————————————
至于民間傳的“吃啥補啥”,倒也不能說沒有道理。
人的身體中需要很多微量元素,這些微量元素的應該是人類誕生以來,自帶的。
雖然是微量,但卻十分關鍵,一旦缺少,就會產生各種病理。
既然同生長在地球上,那么那些動物與人類相同的器官所含的微量元素應該也都一樣,不同的是所含比例多少。
從別的植物上不一定能獲得所需,但如果從動物身體上相同部位食用,則可能獲得到。
————————————————
觀天知雨,觀色識人。
望聞問切,是用中醫者的經驗來判斷患者的健康。西醫則喜歡通過醫療設備進行判斷。
但是,目前的科技手段,還遠遠達不到醫療設備自動化,還是要借助人的判斷。
可能有人會說“觀天知雨”是不準確,要借助超級計算機這樣的科技手段。也是有道理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