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感受到了開年后的第一個低潮。
好像持久的低壓并沒有隨著新舊年的更迭褪去,反而更聚集了。外部環境的動蕩慢慢消失后,自身的動蕩被放大了。
工作觸到瓶頸,寫的稿子流產了,又遲遲沒想到新選題,變得緊繃和痛苦。就算有點突破,也很難開心和放松。
對愛情也有點幻滅,周圍又一批朋友開始官宣戀愛結婚,但之前朋友介紹的相親對象,我還是聊不下去。
之前說要常聚的朋友,好幾個星期都沒聯系了。第一次意識到,失去和斷聯,其實是一件很容易,但又難意識到的事。
我想了很久,并不知道自己怎么了,只是感覺人生處在一個搖搖晃晃的階段,情緒和身體都搖搖晃晃的。
很像余華那句:“我的身體搖搖晃晃坐在那里,像是超重的貨船坐在波動的水面上”。
總是不自覺產生想要靠岸的想法,又覺得,這樣搖搖晃晃,好像還可以漂遠一點。
一過 25 歲,人好像越容易在落差和低潮中失去定力。
你一定也有這種感受,以前幻想瞄準一個點往前沖的日子少之又少,人生大部分時候都是猶疑地、試探地、搖擺不定地選擇和繼續某一種生活。
想起過年被親戚盤問:“為什么想留在北京?”,我沉默長久,支支吾吾說不出話來。
因為發現所謂的目標,在很多現實語境下,其實立不起來,甚至連自己也反駁不了。
好像周圍人都有了一個錨點,但你長久處在一個漂流的、隨時會崩塌的狀態。
感覺不到和周圍有什么樣的連接,是靠業績連接起來的公司,靠 brief 和 PPT 溝通起來的同事,還是因為房租暫定屬于我的出租屋。
不久前在視頻博主@ 達達還不困 那里看到過一句話:
“一個隨時都能讓你搬走的房子,一個離了你誰都可以代替的工作,一群只要分開就不再聯系的朋友。我們就像是一個一個的零件,輕而易舉地被替代。”
但即使是這種隨時被替代的、搖搖晃晃的狀態,也不敢停下來,總覺得如果不去做,或者不努力維持這種狀況的話,可能很快,你就崩塌了。
我的心開始動搖,連帶著一整塊的生活。
急需自救。
最近開始喜歡上張頌文。
《人物》的采訪說,他也是“一個人搖搖晃晃走到現在。”
很受挫。
去買菜和攤販聊天,他感慨:“人的一生就是這樣,搖搖晃晃走到了一個位置,可能根本不是你想象的那樣。”
很迷茫。
很多次沒面試上的角色,和好友林家川在劇場搬器材,對方問了句:“咱們是不是當不了演員。”
他裝作沒聽見,因為不知道怎么回答。
他一邊沉默一邊掙扎,一邊反復寬慰自己:“又不是都登了船剩你一個人沒船票,有什么好擔心的。”
很神奇,翻到那些被他記錄搖擺不定的過往,感受那些相似的情緒,我會安心很多。
就好像看到很多人一起搖來搖去,心里也就不那么害怕摔倒了。
就這樣搖來搖去往前又怎樣呢?
人不是時時刻刻都篤定的,堅定很多時候也包裹著瞬息萬變的情緒,包括動搖。
我經常去看張頌文的微博,更多的是想看到:
一個搖搖晃晃反復受挫的人,是如何和周圍一切建立連接的。
也確實反復感受到寬慰。
他收養了很多搖搖晃晃、不知所歸的東西,比如一只流浪到家門口的、很不自信的小貓。
他跟小貓說:不要覺得不是出生在這里就覺得不是自己的家,很多小貓都是這樣的,都是后來才找到安身的地方。”
或是鄰居廢棄角落里的兩株蘿藦。
有人問他:“張老師,為什么它長在地里不覺得惹眼,種進花盆里,就好像自帶了濾鏡?”
他回答:“可能它被關心了。”
還有一只椰子,可能在去往超市的路上掉落,被他撿回去,每天打卡記錄變化。
被治愈同時,我意識到,我們其實也很需要這樣的連接,哪怕是和一只貓、一株草的緣分。需要那些強烈的信號:這些東西,是和你相關的。
人只有和越來越多的東西建立聯系,被四面八方牽引,才會變得穩固一點。
他也特別喜歡和網友聊天,很多時候都是無目的、漫無邊際地瞎聊:晚飯吃的什么?最近種了什么花什么菜?甚至在評論里玩看圖猜花。
很多人說,看張頌文的回復,可以讓人忘掉焦慮,踏實起來,看完安心去睡覺。
那是一種很實在的對接,關于我們的生活、心緒和當下。
那些周圍的其他人、其他事,也構成我們的一部分,很重要的一部分。
最近也因為這種狀態,我去重讀了余秀華《搖搖晃晃的人間》。
她是一個真實的、搖搖晃晃走了一生的人。
這里有她小心翼翼的愛情、她起伏但又沒什么波瀾的人生。
她說:“一個人搖搖晃晃地在搖搖晃晃的人間走動的時候,詩充當了自己的拐杖。”
你總得、也總能找到一些可以依靠和支撐的“拐杖”。
有個朋友跟我說,她很難很迷茫的那段時間,支撐她的事其實很小。
她會早早地、加班加點完成所有工作,下班時一個人去公司的天臺上看夕陽。那是她每天 to do list 的最后一項。
“起碼,夕陽是有那種,落下去了第二天可以重新開始的力量。”
細碎的日常,有時是一種支撐。
我也一直收藏節目《朋友請聽好》里,網友周周曾經投稿的一封信。
她在信里說,父親去世、媽媽改嫁,她一個人壓力很大,父親節那天,沒有抱任何希望地給已經過世的爸爸,發了條短信:“爸爸,我好想你,父親節快樂。”
第二天她意外收到回復,而且是以父親的口吻:“寶貝,你也快樂。” 父親的手機卡停用很久了,這個號碼有了新的主人。
她和陌生的“父親”一直保持聯系,分享生活中瑣碎的小事,盡管她清楚知道,那根本不是父親,但周周說:
是這份連接,支撐著她“穩步向前”的人生:考上大學、順利畢業、工作。
你看,找到一些連接,讓泥土連成陸地,我們能夠抵御一部分飄搖的生活。
公眾號的留言區有了蓋樓功能后,我經常翻看大家的留言。
這些評論里,能看到很多只“互相抓緊的手”。
加油的手。
擁抱的手。
祝福的手。
每次看到這些微小但有力的連接,都會覺得——
我們不是一個人。
在那些被孤獨、迷茫和巨大不確定性襲擊的時刻,我們都深一腳淺一腳地前行。
很多站不穩的時候,只要伸手,就總能摸到“拐杖”。
最后,我特別想跟你分享最近感觸很深的一個畫面。
決定寫這篇稿子的第二天,我在路上遇到過一只“搖搖晃晃”的小狗。
它特別小,少了一只前腿,被主人牽著,慢慢悠悠、蹦蹦跳跳地從我面前走過。
他們走得很慢,走一會兒停一會兒,但是很開心,像是剛散步回來。
我當時心里想,這就是找到“拐杖”了吧。
被牽引和關照著的時候,搖晃好像也沒那么可怕。
你觀察過那些在街頭搖擺的氣球人嗎?
它們總是立不穩,一點風就吹得左倒右晃。
有時候覺得自己和它們差不多,在東倒西歪的生活里找努力平衡。有點心酸,但有時候也不乏樂趣。
就像齊奧朗說的那樣:“生命是一種酩酊狀態。”
我們可能很多時候東倒西歪,搖搖晃晃,但總會邁出步子,慢一點也沒關系。
祝你找到屬于自己的那根“拐杖”。
撰稿:芯茹
責編:袁三點
部分素材來源:芒果TV《我和另一個我》、張頌文微博
把最好的光陰攥在手心里,
我知道,我去了遠方,能夠再回來,
就會離自己更近。
——余秀華《搖搖晃晃的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