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是:彭博士講《黃帝內經》系列-精華篇-之七百二十。(更多精彩內容持續更新中……)】
“黃帝曰:凡治病察其形氣色澤,脈之盛衰,病之新故,乃治之,無後其時。形氣相得,謂之可治;色澤以浮,謂之易已;脈從四時,謂之可治;脈弱以滑,是有胃氣,命曰易治,取之以時。形氣相失,謂之難治;色夭不澤,謂之難已;脈實以堅,謂之益甚;脈逆四時,為不可治。必察四難,而明告之。”——《黃帝內經·玉機真藏論》
(接前文)所以我在門診上有時候遇到一些這方面的這個患者,人家沒有真正的有什么大病,比如什么肝病、腎病、胃病等等,但是有一些征兆,人家就會及時的干預,及時的進行調理、調養。所以遇到這種情況就得及時治及時調整,所以說“取之以時”。這是第一個。(今日頭條@中醫彭鑫博士)第二種解釋就是根據不同的時令,選用不同的治療方法。吳昆注解∶“取之以時,如春刺散俞,夏刺絡俞,秋刺皮膚,冬刺俞竅于分理之類也”。
《黃帝內經》主要是用針灸的方法,根據病的情況采取不同的腧穴針刺方法來進行治療,我們推而廣之也是根據春、夏、秋、冬的四時選用不同的中藥,選用不同的治療方劑配伍規律來進行調理,比如春天陽氣升騰的時候就要順應陽氣,幫助患者的陽氣升上來。夏天氣血比較旺盛,消耗比較大,這時候應該幫助患者把消耗的氣補回來,養住心氣。到了秋天的時候,秋天容易燥,容易濕,那這時候我們要潤燥祛濕。秋天之后就冬藏,冬藏的時候我們就要幫助患者把五臟精氣收進去。無論是健脾也好,還是補腎、養肝、養氣、養血,冬天是一個最好的時機。
也就是我們得根據四季時令不同,選不同的治法。比如三伏天濕氣重,夏秋之交,這時候濕氣氤氳于天地之間,這時候我們就要一方面補氣,另外一方面還要化濕,還有醒脾,這就是三伏。三九天天寒地凍的時候,我們要幫助患者溫陽、補氣、補腎、藏精,這就是不同的節氣。我之前講過二十四節氣的養生方法,大家可以在我的公眾號平臺來聽。每個節氣具體的養生的注意事項,比如一些大的節氣,春分、秋分、夏至、冬至,還有一些比較重點的節氣,比如驚蟄、大雪、小雪、大寒、小寒,這些節氣也都有相應的養生的方法,還有我們節日,比如端午節、中秋節,這些節日也有一些注意事項。所以在這里就不展開詳細論述。
我們再往后看,叫做“色夭不澤,謂之難已”。色夭指的是我們的氣色不潤澤。《素問吳注》里邊講∶“天之五氣生人五色,既失其色,又不潤澤,是氣血皆壞,充養之難也,故難已”。難已就是難以好,這個病不好治。氣色枯萎,說明五臟的精氣都不足,這種情況就平添了一層難度。所以五臟氣虛同時有病的話,你同時一方面你得治病,給他調這個氣,同時還得給他補著點五臟,不能讓他五臟衰弱下去,還得教給他一些方法。并不一定是用中藥,有的時候是用導引方法,我會教患者一些功法,比如經常在診室里我教他站樁、固腎功等等。為什么?只讓他吃藥,不教這些功法,氣血不容易打開,教他功法還要教他怎么來飲食,還要教會患者作息要調整好,盡量在十一點之前睡覺等等。所以這時候還得讓他補養,這些都注意好了,五臟的氣才能養足,同時還要把心情調整好,這樣的更有助于五臟氣血的安定。
再往后我們看還有一個叫做“脈實以堅,謂之益甚”。什么意思呢?《素問經注節解》里邊講∶“實堅者,強硬而無柔和之氣也。純陽無陰,其病必日進矣”。也就是脈非常強硬,一點都不柔和。不柔和說明沒有胃氣,沒有胃氣的脈肯定是很難治的。我們之前講過真臟脈,基本上就是危重癥。《素問吳注》里邊講∶“脈實以堅,真臟之類也,殊失沖和,是病益甚”。這就是真臟的這種脈象。王冰注解∶“脈實以堅是邪氣盛,故益甚”。這個脈象非常堅硬,無柔和之象,邪氣比較盛的表現。這三家注解都可以參考,都是正確的。
我們再往后看,“必查四難,而明告知”。四難指的是什么?叫做形氣相失,色夭不澤,脈實以堅,脈逆四時,就是遇到這種情況就不好治,所以這時候叫做四難。
好了,今天的課就講到這里,謝謝大家的收聽,我們下次課再見。
本篇是:彭博士講《黃帝內經》系列-精華篇-之七百二十。(更多精彩內容持續更新中……)
免責聲明:本文為健康知識分享。文中所涉及的藥物、藥方、針灸以及其他各種治療和養生方法,請在專業醫師指導下應用,切勿自行應用。如因不當使用所產生的問題,概不負責。
版權聲明:本文作者彭鑫,本文為原創文章,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引用。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并保留相關法律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