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指陰歷4月至6月,即從立夏之日起,到立秋之日止。期間包括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等六個節氣。一年四季中,夏季是陽氣最盛的季節,氣候炎熱而生機旺盛。夏季如何養生此時是人體新陳代謝的時期,陽氣外發,伏陰在內,氣血運行亦相應地旺盛起來,活躍于機體表面。皮膚毛孔開泄,而使汗液排出。夏季如何養生通過出汗以調節體溫,適應暑熱的氣候。
中醫認為,夏季養生,夏季如何養生重在養陽而貴在平衡。夏季養生尤其是以下五個平衡要把握好。
精神平衡:松而不懈松,這里指松靜,是一種安泰寧靜的心緒。俗話說:“心靜自然涼”。但是,松靜不是懈怠。因為任何時候,精神上的不振作都有害于健康,人們應當努力工作、學習,積極參加各項有益的活動。
飲食平衡:清而不淡在飲食安排上,要多吃新鮮蔬菜、瘦肉、時令水果等,堅持以“清”為主,但亦必須重視攝入奶類、蛋類和肉類食物。解渴應多飲白開水。
環境平衡:涼而不寒,夏天的致病因素首先來自“暑”,但在不少場合下也來自“寒”。夏季如何養生前者往往反映為“中暑”,后者往往反映為“受涼”。因此,夏季一方面要力求清涼;另一方面要嚴防風寒,避免冷飲病、電扇病、空調病的發生。
鍛煉平衡:減而不斷,夏季炎熱,鍛煉時間不宜過長,一般每次以20~30分鐘為宜,以免出汗過多,體溫上升過高而引起中暑。夏季如何養生最好把鍛煉時間安排在太陽落山時為好。
睡眠平衡:缺而不少,夏夜難眠,為了保證充足的睡眠,首先應做到早睡早起,按時入睡;其次,要有適當的午睡時間,以“夜損日補”,夏季如何養生實現睡眠的晝夜平衡。
(一)夏季養生基本原則
在盛夏防暑邪;在長夏防溫邪;同時又要注意保護人體陽氣,防止因避暑而過分貪涼,從而傷害了體內的陽氣。
1.盛夏防暑邪
暑為夏季的主氣,以火熱之氣所化,獨發于夏季。暑為陽邪,其性升散,容易耗氣傷津。暑邪侵入人體,常見腠理開而多汗。汗出過多導致體液減少,為傷津的關鍵。津傷后,出現口渴引飲、唇干口燥、大便干結、尿黃心煩、悶亂等癥。如果不及時救治,開泄太過,則傷津進一步發展,超過生理代謝限度就耗傷元氣,可出現身倦乏力、短氣懶言等一系列陽氣外越的癥狀,甚至猝然昏倒,不省人事而導致死亡。夏季防暑不可等閑視之。
2.長夏防濕邪
濕為長夏之主氣。在我國不少地方,尤其是南方,既炎熱又多雨。濕病就多見于這個季節。由于空氣中濕度最大,加之或因外傷暴露,或因汗出沾衣,或因涉水淋雨,或因居處潮濕,以至感受濕邪而發病者最多。
濕為陰邪,好傷人體陽氣,易陰遏氣機,病多纏綿難愈。濕邪好傷脾陽。脾性喜燥而惡濕。夏季如何養生脾陽不為濕邪所遏,則可能導致脾氣不能正常運化而氣機不暢,出現脘腹脹滿、食欲不振、大便稀溏、四肢不溫。脾氣升降失常后,常見水腫形成,眼下呈臥蠶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