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落葉歸根是每一個游子的心愿,故鄉的一草一木都讓在省城工作的張叔魂牽夢繞,他退休后,要在村里翻蓋老房子,想回農村養老了。
可是,一切并不像張叔想象得那么美好,從蓋房子開始,他就有些失望了。
張叔今年65歲,他一直在省城工作,退休后無所事事,他不喜歡游山玩水,也不喜歡吹拉彈唱,天天悶在家里。
不久,張叔做出了一個決定,他要回農村去養老。剛開始的時候,張叔的妻子堅決反對回鄉下。
她一直生活在城里,根本不習慣農村的生活,尤其是和村民都非常陌生,她不想去鄉下生活。
但是妻子耐不住張叔天天說這件事,他對故鄉簡直是思念成疾了,無奈妻子最后只好同意了。
張叔的父母早已過世,父母活著的時候,張叔只要休假就會迫不及待地回到家里陪著父母。
父母不在了,但是張叔還是經常回老家,他排行老二,上面一個哥哥,下面還有弟弟,張叔經常是當天往返,畢竟沒了父母在兄弟家住下不方便。
張叔在村里有一套老房子,那是他十九歲那一年,父母含辛茹苦給他蓋好的。
當時父母打算讓他在村里娶媳婦的,但是張叔當時已經考學出來了,不可能回農村生活了。
這些年,這套老房子被張叔的大哥一直用著。房子里堆滿了大哥家的糧食和一些雜物。
張叔的院子里,大哥家蓋了好幾間豬圈,在那里養豬。
張叔對大哥大嫂他要回來翻蓋房子,請大哥把房子里的東西先清理干凈。
大嫂一聽馬上就說,你在省城過得好好的,你回來翻蓋房子干嘛呀?我們用了好多年了,里面有太多太多的東西清理起來非常麻煩。
張叔一聽,連忙對大嫂賠著笑臉說大嫂我和你一起收拾,要不我們就雇個人來幫忙也行,我想回來翻蓋房子在村里養老,和你們住在一起,相互有個照應多好啊!
大嫂非常不情愿地開始清理房子里的東西。為了討好大嫂,張叔去鎮上買了兩箱酒,兩箱水果送給大嫂家,大嫂的臉色才緩和了!
張叔知道自己以后回村里住,就得和大哥家好好相處。
張叔不懂具體怎么蓋房子,他就把大哥和弟弟都叫到了,一起商量一下,請他們幫忙。
弟弟說他認識一個包工頭,村里好多房子都是這個包工隊蓋的,他們干的活很漂亮,大家都很滿意。
為了表示對大哥家的尊重,當著大家的面,張叔拿出了10000塊錢給了大哥。
他讓大哥幫著買一些零碎的東西,蓋好房子得好多天,他不可能時時刻刻盯在這里,他還得回省城。
雖然是包工包料,但是人家包工隊要個釘子或者買根水管,或者需要特殊的工具時,還得主家提供的,張叔把錢給了大哥,讓他代勞買這些零碎東西。
弟弟幫忙找來了包工隊,張叔和弟弟一起請包工頭吃了頓飯,協商好由他們包工包料,來翻蓋房子,這樣張叔就可以省不少心。
包工隊開始緊鑼密鼓地施工了。
本來說好了主家給包工隊的人每人每天一盒煙,在結工的時候張叔請大家吃一頓結工飯就行。
但是大嫂說那不行,要多請他們吃幾頓飯。大嫂自作主張每天都得從飯店里叫兩桌酒席,每頓飯都得花個三百五百的。
弟弟一直在施工現場幫忙干活,他知道張叔不懂蓋房子的細節,家里有個明白人在這里,施工隊干活會更仔細。
但是弟弟從來不在這里吃飯,他很反感大嫂天天從飯店大魚大肉地要菜,這得多花好幾千塊錢啊,他知道張叔的錢也不是大風刮來的,都是靠退休金一分一分攢的。
和飯店里結賬時,張叔以為大嫂會用他給的那一萬塊錢,但是大嫂閉口不提那一萬塊錢的事,張叔只好掏錢結賬。
其實張叔明白,大嫂天天讓飯店給送菜,她是為了讓他們一家人跟著包工隊一起吃飯,這樣她就不用做飯了,而且每天還能吃到魚肉,大嫂的小心思張叔一清二楚。
張叔有點不高興,但是他知道不能在乎這一點,吃頓飯就吃頓飯吧。
到了結工的那天晚上,工人們吃完飯,張叔開始和包工頭算算賬,看看一共花了多少錢。
張叔覺得他給大哥的一萬塊錢,頂多花了不到一千,因為他在家的時候,發現大哥根本沒有去買什么,他也問過弟弟,他回省城時包工隊讓大哥買過很少東西。
張叔覺得大哥應該把剩下的錢拿出來,一塊和包工頭算一算。
大嫂卻說這一萬塊錢的確沒有花完,但是不能給張叔了。這些日子,大哥也一直在工地上,這些錢就算是大哥的工錢了。
當時弟弟在場,大哥家的兒子也在場。
弟弟和侄子都很生氣,大嫂怎么能把這些錢留下據為己有呢?
侄子說:“媽媽,我叔蓋房子,咱們幫忙都是應該的,你再要錢還算是親人嗎?”他讓他媽媽把錢拿出來給張叔。
眼瞅著侄子和大嫂要吵起來了,張叔只好息事寧人地說算了算了,他不要錢了,就算是給大哥的辛苦錢。
張叔沒有敢把這一萬塊錢的事告訴妻子,他怕妻子和大嫂有矛盾,他把這一些不愉快都壓在了心里。
張叔很失望,親兄弟明算賬的確不錯,但是大哥確實沒有給他出多少力呀,倒是弟弟天天跟著包工隊干活,這些他都看在眼里,張叔拿出了幾千塊錢想給弟弟,弟弟當時就生氣了,弟弟說要錢的話還是親兄弟嗎?
弟弟的話讓張叔的心里熱乎乎的!張叔的心里平和了許多,他覺得村里有弟弟,就是最大的慰藉。
房子蓋好了,張叔又花了不少錢進行了精細裝修,他把房子按照樓房的標準去裝修的,把家里買上了胡桃木顏色的實木家具,買好了全套的家電。
家里古色古香,非常上檔次,一看就是花了不少錢。
裝修房子前,弟弟曾經建議張叔就按農村標準,以免樹大招風,讓村民嫉妒,但是張叔覺得好不容易蓋一回房子,就得盡他所能收拾得好一些。
的確,張叔的房子猶如鶴立雞群,在農村普通的磚瓦房中非常顯眼。
鄰居們路過這里的時候,都進門看看,大家紛紛夸贊張叔家的房子蓋得富麗堂皇,太氣派了。
大家都說張叔這些年在省城肯定是發了大財掙了大錢了,要不這個年齡了,還會花這么多錢,蓋這么好的房子啊?
張叔蓋房子的確花了不少錢,他算了算,從開始蓋房子到最后住進來,前前后后大約花了三四十萬吧!
這座房子,花干凈了張叔多年的積蓄。
張叔帶著妻子搬了回來,在這座房子里開始了頤養天年的生活。
住在村里的確非常舒服,空氣是清新的,天空是湛藍的,一草一木都透著泥土的清香。
每天早晨,張叔會早早起床,把院子里清掃一遍,澆花,然后在田野地頭散步,遇到鄉親們,他會熱情地打招呼,和大家聊上幾句。
張叔由衷地感慨,看來回老家是正確的,在老家里呼吸都是香甜的,順暢的。
可是好景不長,張叔慢慢覺出了很多的煩惱。
大家都知道張叔是有錢人,從省城回來的,房子蓋得那么好,住著小洋樓,拿著高額退休金,他沒錢誰有錢?
因此有的鄰居就整天嚷著讓張叔請客。
張叔不喜歡喝酒,也不喜歡抽煙,但是他為了和鄉親們搞好關系,有時候會在鎮上的飯店里擺上一桌酒席。他只是伸筷子吃了幾口那些清淡的菜,然后坐在那里無聊地看著鄰居們劃拳喝酒。
這樣請客的次數多了,他煩不勝煩。每當鄰居們嚷著讓他請客,他拒絕的時候,鄰居們的臉色就不好看。
有人甚至當面就說他是從省城回來的,兜里有幾個錢就看不起村里的人!
張叔有苦難言,他和老伴的退休金的確不少,每個月倆人合起來快20000塊錢,他也有負擔啊!
他回村里蓋房子,花了三四十萬,把手里的積蓄都花光了。
他和老伴的退休金,平時還得接濟兒子家。兒子又買了一套房子每個月的房貸七八千,他們需要幫兒子還一部分房貸。
鄰居們根本不信他說自己的手里沒有錢。他們覺得你住在這么好的房子里,能沒有錢嗎?沒有錢你能花幾十萬蓋房子嗎?再說你們的退休金那么高,怎么會沒有錢?好多人背后里就指責張叔摳門。
在村子里,大家都喜歡你來我往地串門,為了能和鄰居搞好關系,張叔也只得天天大門敞開著,隨時歡迎大家來玩。
那些老少爺們來到張叔家,絲毫不客氣,吐痰,大聲咳嗽,就像在自己家里那么隨便,這讓一直在城里生活的張叔的妻子非常不習慣,但是她也不好說什么,因為張叔一直勸她入鄉隨俗。
由于大家都覺得張叔是有錢人,因此就有人來借錢了。
最先是大嫂來借錢,她說想蓋一間東屋,但是手里沒有錢,借5千塊錢蓋東屋。
張叔只得借給了大嫂5千塊錢,后來大哥還了2千,但是剩下的3千再也沒有了動靜。
張叔的妻子對此很有意見,張叔就息事寧人地說等于幫了大哥吧,他在農村里掙錢不容易。
慢慢地,鄰居們也開口過來借錢了,今天他來借三百,明天他來借五百,借錢的理由五花八門。
這些人說很快就要還錢的,但是,錢借到手以后,有人就閉口不提還錢的事了。
張叔實在憋不住了,他對弟弟說了村里人找他借錢的事。
弟弟苦笑著說那幾個人都是游手好閑的,在村里誰都不敢把錢借給他們,因為他們根本不是還錢的主。
弟弟告訴張叔,大家覺得張叔的房子蓋得太氣派了,一看就是他在外面發了大財,衣錦還鄉啊,所以有的人就想過來賺便宜了。
張叔非常煩惱,難道自己不偷不搶用自己的錢蓋房子,也是錯誤嗎?為什么有人就覺得心里不平衡?
有的時候鄰居們來串門,張叔和妻子剛剛煮出水餃,或者剛炒出來幾個小菜,準備吃飯。
張叔會讓一下,問問鄰居們吃飯了嗎?有的人會絲毫不客氣,拿雙筷子坐下就吃,最后弄得張叔餓肚子。
到了后來,張叔家吃頓排骨都得避著鄰居們,他就怕突然來個鄰居,把排骨三下五除二給吃光了。
有的人覺得不吃白不吃,反正張叔退休金那么高,還差一頓飯?吃你的喝你的是看得起你!
張叔哭笑不得,自己家吃燉排骨都得關上大門。
慢慢地,張叔改變了生活方式,他不再隨便敞開大門,他主動和大家保持了適當的距離。
以前那些經常來串門的人,見了張叔后再也不像以前那么熱情了,張叔一笑了之,他根本不放在心上,他回村里住是為了安靜地養老,他不喜歡家里整天吵吵嚷嚷的。
張叔很少去大哥家,他喜歡偶爾去弟弟家坐坐,弟弟和弟媳婦都很熱情,他們拔了菜園子里的青菜送給張叔。
到了夏天,麥收以后,弟弟把新麥子磨成面,送給張叔包餃子吃,秋天玉米成熟了,弟弟就掰青玉米讓張叔煮著吃。
有時候張叔和妻子過意不去,就要拿錢給弟弟家,但是,弟弟和弟媳婦從來不要,他們說一母同胞,要錢就不是一家人了。
每到過年的時候,張叔會給弟弟的孩子包一個大紅包,表示一下心意。
張叔很少去大哥家,慢慢地,大哥和大嫂也覺出來了張叔在刻意和他們保持距離,再加上侄子經常數落大嫂做事眼里只有錢,慢慢地,大嫂有了改變。
有時大嫂會炒一桌子菜,請張叔和妻子過去吃飯。弟弟一家也在那里,一大家子歡聚一堂,熱鬧非凡。
張叔雖然不再請鄰居們吃吃喝喝,但是他會經常看望村里幾個孤寡老人,給他們買件新衣服,或者買箱牛奶買桶花生油,這些老年人都是張叔的長輩,他小的時候經常在他們跟前嬉鬧玩耍,張叔看到他們就想起了自己的父母。
慢慢地,張叔融入了這片土地,深深地喜歡上了這里,他不再煩惱,這里有他親愛的兄弟,有那些德高望重的長輩,還有長眠在地下的父母。
張叔的根在這里,他覺得自己終于落葉歸根了。